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像很多猶太裔作家的命運一樣,茨威格的作品被列為禁書,他在薩爾茨堡的寓所也被搜查,這促使他決定心離開德國,開始了國外的流亡生活,本書即完成於顛沛流離之中。1934年5月茨威格致信克勞斯·曼說:「我現在打算寫鹿特丹的伊拉斯謨,他也是一位真正的人文主義者,他像今天一切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人遭到希特勒的迫害一樣,遭到馬丁·路德的非難。我想以伊拉斯謨為例,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比喻方式描述我們這種類型的人和其他類型的人。」這封信應該可以看成是茨威格寫作此書的心志流露。身處黑暗年代的茨威格,藉著對伊拉斯謨,這位「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最終取得成功而僅僅在道義上保持了自己的正直的人」的刻畫,將這位偉大的人文主義者輝煌與悲情的一生,栩栩生動地呈現于讀者面前。在茨威格的筆下,伊拉斯謨是一個「像工蜂一般勤奮的學者和一個思想自由的神學家,一個敏銳的時代批評家和一個溫和的教育家,一個稍遜風騷的詩人和一個文采斑斕的尺牘高手,一個善於指桑罵槐說笑的人和一個弘揚人性的慈悲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