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世事變遷來詮釋中國文人畫的風格史,以一個個精彩的個案,對「風格」與「世變」之關係進行了探討,如元代李郭風格之發展、浙派畫風、吳派畫風、文徵明畫風之轉變等。大多文章都是從一兩幅作品風格上的新變切入,聯繫世變尋找促成風格轉變的原因,知人論世,文章立論嚴謹,史料翔實,論述有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目錄
簡體字版序 001
自 序 003
第一篇 文化史範疇中的畫史之變 001
第二篇 盛唐白畫之成立與筆描能力之擴展 017
一 前言 017
二 唐代文獻裡的“白畫” 021
三 盛唐白畫實例的分析 027
四 傳統筆描與西來的凹凸法 030
五 隋唐的大成與傳統筆描之再生 044
六 餘論:本土藝術傳統與外來刺激 051
第三篇 “幹惟畫肉不畫骨”別解
——兼論“感神通靈”觀在中國畫史上的沒落 056
一 前言 056
二 有關諸說的檢討 057
三 《丹青引》與“感神通靈”觀 071
四 後世的誤解與“感神通靈”觀的沒落 079
五 文人與中唐以後的畫壇情勢 083
第四篇 南宋的兩種規鑒畫 093
一 “倫理的人物畫”之檢討 093
二 以君主為對象的規鑒畫 095
三 早期的“畫像規鑒圖” 097
四 馬麟的《聖賢圖》 107
五 早期的“故實規鑒畫” 123
六 《卻坐圖》與《折檻圖》 131
七 餘論 138
第五篇 有關唐棣及元代李郭風格發展之若干問題 140
一 前言 140
二 唐棣 (1287—1355) 生卒年新訂 144
三 唐棣與趙孟 關係之檢討 148
四 李郭畫風中的政治意識 157
五 北籍權宦對李郭風格之支持 166
六 元代文化環境之變與李郭山水畫風之衰落 177
七 餘論 192
第六篇 浙派畫風與貴族品味 195
一 有關浙派興衰的問題 195
二 明初宮廷繪畫的取向 199
三 浙派的興起與金陵的貴族 208
四 吳偉生平與金陵 220
五 吳偉畫風與金陵 223
六 金陵浙派勢力之衰退 234
七 金陵文化環境之改變與純文人藝術品味 244
第七篇 《雨餘春樹》與明代中期蘇州之送別圖 249
一 前言 249
二 文徵明的《雨餘春樹》 251
三 送別圖的模式與流變 257
四 一個文化史的解釋 271
五 餘論:《雨餘春樹》的意義 279
第八篇 嘉靖新政與文徵明畫風之轉變 282
一 前言 282
二 文徵明受薦入京 287
三 嘉靖新政實況與《燕山春色》 295
四 左順門事件與其後之文徵明 307
五 返家後之文徵明與《松壑飛泉》 314
六 餘論 322
第九篇 失意文士的避居山水
——論 16 世紀山水畫中的文派風格 325
一 前言 325
二 清逸深秀的山水風格 330
三 避居生活的山水畫 339
四 蘇州的失意文士 352
五 南京的失意文士 356
六 江南對“避居山水”的需求 361
七 “避居山水”風格的失落 368
第十篇 石濤、王原祁合作《蘭竹圖》的問題 372
一 前言 372
二
三 《蘭竹圖》上所謂的“合作”
石濤與王原祁關係之檢討 372
382
四 合作畫之變型及其文化意義 388
五 小結 394
自 序 003
第一篇 文化史範疇中的畫史之變 001
第二篇 盛唐白畫之成立與筆描能力之擴展 017
一 前言 017
二 唐代文獻裡的“白畫” 021
三 盛唐白畫實例的分析 027
四 傳統筆描與西來的凹凸法 030
五 隋唐的大成與傳統筆描之再生 044
六 餘論:本土藝術傳統與外來刺激 051
第三篇 “幹惟畫肉不畫骨”別解
——兼論“感神通靈”觀在中國畫史上的沒落 056
一 前言 056
二 有關諸說的檢討 057
三 《丹青引》與“感神通靈”觀 071
四 後世的誤解與“感神通靈”觀的沒落 079
五 文人與中唐以後的畫壇情勢 083
第四篇 南宋的兩種規鑒畫 093
一 “倫理的人物畫”之檢討 093
二 以君主為對象的規鑒畫 095
三 早期的“畫像規鑒圖” 097
四 馬麟的《聖賢圖》 107
五 早期的“故實規鑒畫” 123
六 《卻坐圖》與《折檻圖》 131
七 餘論 138
第五篇 有關唐棣及元代李郭風格發展之若干問題 140
一 前言 140
二 唐棣 (1287—1355) 生卒年新訂 144
三 唐棣與趙孟 關係之檢討 148
四 李郭畫風中的政治意識 157
五 北籍權宦對李郭風格之支持 166
六 元代文化環境之變與李郭山水畫風之衰落 177
七 餘論 192
第六篇 浙派畫風與貴族品味 195
一 有關浙派興衰的問題 195
二 明初宮廷繪畫的取向 199
三 浙派的興起與金陵的貴族 208
四 吳偉生平與金陵 220
五 吳偉畫風與金陵 223
六 金陵浙派勢力之衰退 234
七 金陵文化環境之改變與純文人藝術品味 244
第七篇 《雨餘春樹》與明代中期蘇州之送別圖 249
一 前言 249
二 文徵明的《雨餘春樹》 251
三 送別圖的模式與流變 257
四 一個文化史的解釋 271
五 餘論:《雨餘春樹》的意義 279
第八篇 嘉靖新政與文徵明畫風之轉變 282
一 前言 282
二 文徵明受薦入京 287
三 嘉靖新政實況與《燕山春色》 295
四 左順門事件與其後之文徵明 307
五 返家後之文徵明與《松壑飛泉》 314
六 餘論 322
第九篇 失意文士的避居山水
——論 16 世紀山水畫中的文派風格 325
一 前言 325
二 清逸深秀的山水風格 330
三 避居生活的山水畫 339
四 蘇州的失意文士 352
五 南京的失意文士 356
六 江南對“避居山水”的需求 361
七 “避居山水”風格的失落 368
第十篇 石濤、王原祁合作《蘭竹圖》的問題 372
一 前言 372
二
三 《蘭竹圖》上所謂的“合作”
石濤與王原祁關係之檢討 372
382
四 合作畫之變型及其文化意義 388
五 小結 394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