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譯釋》的編寫是在廣泛參考歷代對《神農本草經》的整理和研究基礎上進行的。全書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注釋部分,是從整體上對《神農本草經》的解讀。首先是《神農本草經》的原文、注釋、譯文和按語」部分:該部分《神農本草經》原文系重新輯佚而成,以《證類本草》為底本,參照以往多種版本;注釋力求簡要而不繁瑣考證;譯文尊重經典,以直譯為主;按語在序錄部分主要為提綱挈領,在藥物部分主要為名實考證。其次分別從藥物的歷代名醫匯講、現代認識、民俗文化等幾個部分對《神農本草經》所記載的365種具體藥物進行論述,也是首次對《神農本草經》藥物進行的一次相對全面的總結和研究。第二部分是對《神農本草經》的研讀部分,主要從《神農本草經》其書、《神農本草經》和漢代文化、《神農本草經》奠定了本草學的基礎、《神農本草經》的傳承、中藥藥性理論發展概況、本草考證的歷史、意義和方法」7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張瑞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華醫學會醫史分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文化分會、編輯出版分會、科普分會副主任委員,醫史文獻分會委員等,《中國中藥雜志》《中醫藥文化》等4家雜志編委。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普項目1項《走進〈本草綱目〉之門——中藥的發現》,科技部科研院所社會公益研究專項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准項目1項(湯劑制劑標准),國家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資助2項(《龍門藥方釋疑》、《〈神農本草經〉研究》),參加主持的子課題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課題一項(20世紀北京市中醫史——科技史),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工作項目——中藥飲片用法與用量的標准研究分課題——中藥用量用法歷史演變的文獻學研究,中央級科研院所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藥材標准及相關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標准——中藥區划。獲(國家科委)全國科技進步獎(著作類)、(國家出版總署)優秀科技圖書獎三等獎1次,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藥優秀學術著作評選二等獎1次,獲中國大學版協中南地區年度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1次,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藥期刊優秀期刊獎三等獎、二等獎各1次。2001年康萊特杯中醫藥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專著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