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modernity)
的問題的討論在哲學史上回到康德哲學來進一步反思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倫理學的課題尤其是如此。作者運用了近年來德語學界的古典德國哲學的研究成果,探討1781—1806年的康德所發展的倫理學、倫理神學及費希特及青年黑格爾等人對它的反省和批判。本書也借着呂格爾、海德格爾和柯瑞特對先驗和先驗方法的反省,對於德國古典哲學之中的倫理學、倫理神學之當代回響加以反思。
賴賢宗,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暨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Gesinnung und Normenbegrundung: Kants Gesinnungsethik in der modernen
Diskussion(《存心與規范證立》,德國arsuna出版社出版,1998)、《海德格爾與道家禪宗的跨文化溝通》(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佛教詮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道家詮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儒家詮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茶禪心月》(北京,2015)等20多部著作及論文百余篇。
目錄
著作縮寫表
自序
導論本書主旨、研究動機、主題之開展與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費希特、黑格爾對康德哲學的發展與批判
第一章辯證與歷史性:青年黑格爾論宗教真理的辯證性和歷史性及其對康德倫理神學的批判
第二章知識學與信仰:費希特的建立在知識學原理上的宗教哲學及其對康德倫理神學的發展與批判
第二部分詮釋學對康德倫理神學的批判
第一章海德格爾與柯瑞特論「先驗」與「先驗方法」
第二章施萊馬哈的《論宗教》一書中對康德的宗教知識論的批評
第三章希克的宗教多元論:以康德式的宗教知識論為基礎
第四章從責任到希望:呂格爾對康德倫理學的象征詮釋學的批判
第三部分實踐與希望:康德倫理學的自律問題之詮釋
第一章實踐與希望:康德哲學中的「道德自律」與「上帝存在」
第二章康德倫理學與目的論
結論
自序
導論本書主旨、研究動機、主題之開展與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費希特、黑格爾對康德哲學的發展與批判
第一章辯證與歷史性:青年黑格爾論宗教真理的辯證性和歷史性及其對康德倫理神學的批判
第二章知識學與信仰:費希特的建立在知識學原理上的宗教哲學及其對康德倫理神學的發展與批判
第二部分詮釋學對康德倫理神學的批判
第一章海德格爾與柯瑞特論「先驗」與「先驗方法」
第二章施萊馬哈的《論宗教》一書中對康德的宗教知識論的批評
第三章希克的宗教多元論:以康德式的宗教知識論為基礎
第四章從責任到希望:呂格爾對康德倫理學的象征詮釋學的批判
第三部分實踐與希望:康德倫理學的自律問題之詮釋
第一章實踐與希望:康德哲學中的「道德自律」與「上帝存在」
第二章康德倫理學與目的論
結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