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陳鼓應先生的新作,首次出版,具有最高的學術價值。書稿雖小,但作者的視野恢弘開闊,從儒道對比的角度入手,闡發了孟子重善、庄子重真和美這樣一種同源而異流的理論走向,道出了兩家在人性議題上的互補關系。庄子從道之美講到天地之美,再講到人性之美。本書觀點新穎,精義迭出,警句頻現,文筆一如既往地優美流暢,讀來琅琅上口。
陳鼓應,1935年出生於福建長汀,1949年隨父母赴台,1956一1963年先后就讀於台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着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 1973年,因參與台大校園內的保釣運動,發表時論,被當局解聘,引發了長達兩年左右的着名的「台大哲學系事件」。1979年離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
大學任職。1997年,台灣大學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為北京大學哲學系「人文講座教授」。 陳鼓應是享譽國際的道家文化學者。他撰寫的《老子注譯及評介》、《庄子今注今譯》已行銷四十余年,成為人們研習老庄的經典讀本。他提出了《易傳》哲學思想
屬於道家的觀點,一反兩千年來《易傳》思想屬於儒家的舊說;他主張的「中國哲學道家主干說」,影響日益廣泛。此次出版的「陳鼓應着作集」系列,是他學術作 品的一次集中呈現。
目錄
序
開放的心靈與審美的心境——《庄子》內篇的心學
前言:《孟》、《庄》心學的特點——道德心與審美心
一、《逍遙游》:「游心於無窮」
二、《齊物論》:「以明」與「道通」
三、《養生主》:由技入道的藝術活動
四、《德充符》:主體的審美心境
五、「心齋」與「坐忘」——「唯道集虛」與「心通道境」
結語
心通道境:心靈的內修與審美空間的外移——《庄子》外雜篇的心學
一、外雜篇與內篇人性論中有關心學的異同
二、「明禮義而陋知人心」——儒道的對話與對立
三、「心養」與「守一」——心靈的內修
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審美空間的外移
庄子論人性的真與美
前言
一、以道德論為根基的性命說
二、由「道之真」及「法天貴真」論人性之真
三、「性修反德」的修持工夫與境界
四、天地之美與好美的本性
小結
庄子論情:無情、任情與安情
一、「性情不離」觀在人性論史上的重大意義
二、《庄子》內篇中「情」的多層次意涵——道情、天情與人情
三、無情說——道似無情卻有情
四、任情與安情說
《庄子》抒情傳統在后代的回響
一、《庄子》「雙回向」的論「情」序幕
二、魏晉之際顯題化的重「情」思潮
三、北宋新學、蜀學的「性情一體」觀
結語
附錄《庄子》「心」、「性」、「情」三字出處索引
開放的心靈與審美的心境——《庄子》內篇的心學
前言:《孟》、《庄》心學的特點——道德心與審美心
一、《逍遙游》:「游心於無窮」
二、《齊物論》:「以明」與「道通」
三、《養生主》:由技入道的藝術活動
四、《德充符》:主體的審美心境
五、「心齋」與「坐忘」——「唯道集虛」與「心通道境」
結語
心通道境:心靈的內修與審美空間的外移——《庄子》外雜篇的心學
一、外雜篇與內篇人性論中有關心學的異同
二、「明禮義而陋知人心」——儒道的對話與對立
三、「心養」與「守一」——心靈的內修
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審美空間的外移
庄子論人性的真與美
前言
一、以道德論為根基的性命說
二、由「道之真」及「法天貴真」論人性之真
三、「性修反德」的修持工夫與境界
四、天地之美與好美的本性
小結
庄子論情:無情、任情與安情
一、「性情不離」觀在人性論史上的重大意義
二、《庄子》內篇中「情」的多層次意涵——道情、天情與人情
三、無情說——道似無情卻有情
四、任情與安情說
《庄子》抒情傳統在后代的回響
一、《庄子》「雙回向」的論「情」序幕
二、魏晉之際顯題化的重「情」思潮
三、北宋新學、蜀學的「性情一體」觀
結語
附錄《庄子》「心」、「性」、「情」三字出處索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