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邊希望幸福,一邊卻深陷煩惱而無法自拔。停不下煩惱,停不下抱怨,總是自怨自艾」裝可憐」……作者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揭示人們煩惱和不幸的根源:煩惱和不幸是被壓抑的情感的呈現,其背后是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引導「煩惱糾纏者」「深陷不幸者」「不停抱怨者」「悲慘依賴者」「自我憐憫者」覺知自我,擺脫對煩惱的依賴,走出心靈困境,活得更加坦然、從容。
加藤諦三(KATO•;TAIZO),日本知名心理學專家。1938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現任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哈佛大學賴肖爾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顧問以及電台」人生問題咨詢」欄目的常規主持人。
著有《道德虐待的心理構造——用偽裝的愛來折磨他人》(大和書房)、《自立與依賴心理》(PHP文庫)、《自戀者與依賴心理》(PHP新書)等作品。多部作品入選日本」生活的智慧」叢書。
目錄
引 言 為何你總是停不下煩惱
消極的生活態度
總是為某些事煩惱的人
第一章 煩惱傷身——不知為何不滿接踵而至
生氣是損害身心健康的源頭
小時候父母忽視了自己的情緒
恐懼感激發退化欲求,讓人拒絕做出改變
煩惱即救贖,被退化欲求主導的人的真正願望
深信自己是「特別」的人
沒有注意到父母給自己戴上了手銬
父母面部表情與說話內容不一致
通過扮演「乖孩子」來逃避責任
深信自己應該很幸運的人其實壓力很大
理想高得不切實際
第二章 無意識地期待不幸
無意識地享受忍耐
沒意識到的內心深處的憤怒與憎恨
抑郁症者的「行為退化」
嘆息可以實現心理上的放松
「不需要解決」的煩惱
愛的欲求背后是心里的恨
同一句話的不同理解
現實原因不明的煩惱
煩惱依賴症
隱藏的敵意
無意識中的憤怒表達
不幸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幸
第三章 為什麼停不下抱怨
嘆息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優越感
只要有怨恨,煩惱就不會消失
堅信自己對別人有幫助才會被別人認可
讓周圍人有負罪感
觀察對方的態度
煩惱和攻擊性互相矛盾卻又關系密切
以精神死亡的方式開始新生的人們
否認現實會消耗大量能量
把責任都歸因於欠缺的東西上
總是說壞話和嘆息的人內心的憤怒
第四章 悲慘依賴症——經常說」沒有人愛我」
什麼是悲慘依賴症
明明可以脫身卻不付出努力
自我擴張型與自我毀滅型
直言辛苦卻不放手
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所以選擇為他人奉獻一生
不想被人討厭,所以不敢說出真正的不滿
希望別人也同樣不幸
不會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
沉溺於過去無法自拔
寧可現在生活不幸也不願和父母一起生活
第五章 自我憐憫之人——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龜縮於「安全的不幸」之中
內心的扭曲
容易招致困難的特質
非常羨慕他人
沒有人理解我
你必須十分認真地同情我
自我憐憫之人特征之一——容易被騙
「我任性也是沒辦法的呀」
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反而會受傷
「生病」的人互相吸引並非偶然
通過恐嚇孩子來緩解自己痛苦的父母
沒意識到自己被灌輸了恐懼感
患不眠症的原因
對周圍的人充滿敵意
你絕對不是為事實所苦惱
第六章 了解自己的內心——可以獲得幸福的小提示
比起幸福,人們更容易選擇「安心」
了解隱藏憤怒的恐怖之處
你很努力地活到了現在
為了戰勝困難你需要明確自己的位置
用行動積累積極的情緒
表露真實的自己
了解自己的心靈,才能掌握命運
參考文獻
消極的生活態度
總是為某些事煩惱的人
第一章 煩惱傷身——不知為何不滿接踵而至
生氣是損害身心健康的源頭
小時候父母忽視了自己的情緒
恐懼感激發退化欲求,讓人拒絕做出改變
煩惱即救贖,被退化欲求主導的人的真正願望
深信自己是「特別」的人
沒有注意到父母給自己戴上了手銬
父母面部表情與說話內容不一致
通過扮演「乖孩子」來逃避責任
深信自己應該很幸運的人其實壓力很大
理想高得不切實際
第二章 無意識地期待不幸
無意識地享受忍耐
沒意識到的內心深處的憤怒與憎恨
抑郁症者的「行為退化」
嘆息可以實現心理上的放松
「不需要解決」的煩惱
愛的欲求背后是心里的恨
同一句話的不同理解
現實原因不明的煩惱
煩惱依賴症
隱藏的敵意
無意識中的憤怒表達
不幸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幸
第三章 為什麼停不下抱怨
嘆息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優越感
只要有怨恨,煩惱就不會消失
堅信自己對別人有幫助才會被別人認可
讓周圍人有負罪感
觀察對方的態度
煩惱和攻擊性互相矛盾卻又關系密切
以精神死亡的方式開始新生的人們
否認現實會消耗大量能量
把責任都歸因於欠缺的東西上
總是說壞話和嘆息的人內心的憤怒
第四章 悲慘依賴症——經常說」沒有人愛我」
什麼是悲慘依賴症
明明可以脫身卻不付出努力
自我擴張型與自我毀滅型
直言辛苦卻不放手
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所以選擇為他人奉獻一生
不想被人討厭,所以不敢說出真正的不滿
希望別人也同樣不幸
不會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
沉溺於過去無法自拔
寧可現在生活不幸也不願和父母一起生活
第五章 自我憐憫之人——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龜縮於「安全的不幸」之中
內心的扭曲
容易招致困難的特質
非常羨慕他人
沒有人理解我
你必須十分認真地同情我
自我憐憫之人特征之一——容易被騙
「我任性也是沒辦法的呀」
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反而會受傷
「生病」的人互相吸引並非偶然
通過恐嚇孩子來緩解自己痛苦的父母
沒意識到自己被灌輸了恐懼感
患不眠症的原因
對周圍的人充滿敵意
你絕對不是為事實所苦惱
第六章 了解自己的內心——可以獲得幸福的小提示
比起幸福,人們更容易選擇「安心」
了解隱藏憤怒的恐怖之處
你很努力地活到了現在
為了戰勝困難你需要明確自己的位置
用行動積累積極的情緒
表露真實的自己
了解自己的心靈,才能掌握命運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