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古典音樂從業者;獻給渴望把孩子送上音樂道路的家長和老師們;一本展現整個西方古典樂界打造精英演奏家模式的著作。
19世紀的意大利曾有這樣一則傳說: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把自己的靈魂交給魔鬼,由此換得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藝。你是否也曾好奇,馬友友怎樣成功書寫他的傳奇;朗朗又如何橫空出世。
《音樂神童加工》雖以小提琴界為研究主體,卻意在展現整個古典樂界打造精英演奏家的模式:野心勃勃的家長自作主張,引領孩子走上一條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他們與老師合作,力圖讓年幼的孩子克服愛玩天性,苦練樂器。老師帶給學生的不只有樂理和演奏技巧,更包括獨奏界的處事規則和人脈資源。他們甚至親自為學生參加比賽、獲得演出機會打通關系。指揮、經紀人、小提琴制作師……一個又一個角色在獨奏教育中逐漸登場。然而,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維護着家長和學生時而脆弱、時而熾熱的夢想;盡管他們都清楚,絕大多數學生無法走通這條獨奏之路。
在近二十年日復一日的高強度樂器訓練中,獨奏學生不僅需經歷自我懷疑和彷徨,更要苦苦尋覓進入古典樂市場的契機——師從一位獨奏大師、贏得一場重大比賽,或是一把稀世小提琴……
伊莎貝拉·瓦格納(Izabela Wagner),社會人類學家,現任波蘭華沙大學社會學學院副院長、兼任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社會運動研究中心研究員。她還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和復旦大學訪問教授。
作者出身音樂世家,父親是一位作曲家,母親則是音樂教育領域的教授。受父母影響,她從小練習鋼琴。在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之前,伊莎貝拉於1987年以優異成績獲得波蘭波茲南音樂大學(Music University in Poznan)音樂專業碩士學位。此后,她在法國南特音樂學院任教,還曾於巴黎教授私人鋼琴課程。1996年,她進入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並於2006年以該學院最
佳成績畢業。本書正是基於作者博士論文(法語)的英語版(由作者本人整理)所譯。
伊莎貝拉的兒子也曾是一名獨奏學生。如她本人所寫,這正是她研究的起點,卻也給其田野調查帶了額外的自我掙扎和煩惱。她時常在母親和社會研究者兩個角色間左右為難。然而,能兼具深厚樂理和社會學理論、並以人類學視角深入剖析古典樂界復雜社會關系的學者,除作者本人外恐怕難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