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寫於1962年,是作者為香港《循環日報》寫的一個專欄。當時海外人士對上海情況十分隔膜,一些年輕的華人甚至不知上海地處何方,把廣東以外的大陸人都稱作「上海人」。作者雖不是上海籍人士,但從20年代初到上海后,先生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年,50年代初也曾多次到過解放后的新上海。既看到過被外國人稱為「冒險家樂園」的上海,又曾在「八一三」淞滬戰事中,為保衛上海而身臨火線,還親眼見到人民當家后上海的變化。他以親身經歷和翔實的史料,向海外人士介紹了上海的春秋。全書分為開埠、四郊、洋場雜話、金融世界、人物、報壇舊話、轎?車?路、服裝、寺廟、名園、茶樓?飯店?咖啡館、海上劇話、游樂場等幾個部分,非常詳盡地介紹了上海的方方面面,為讀者了解上海提供了諸多的視角,也為后人研究上海留下了珍貴的史料。
曹聚仁
(1900-1972),中國現代作家、學者、記者。浙江第一師范學校畢業,1921年到上海教書,后任上海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並從事寫作,以散文創作立足文壇。30年代初主編《濤聲》《芒種》等刊物。1937年抗戰開始,從書齋走向戰場,任中央通訊社戰特派記者,曾采訪淞滬戰役、台兒庄戰役及東南戰場,並主持《正氣日報》編務。抗戰勝利后回上海,在大學任教,並從事新聞工作。1950年到香港,為多家報刊撰寫專欄文章,並參與主辦《循環日報》《正午報》。1956年后,曾數次回大陸采訪,並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1972年7月病逝於澳門。一生著述逾四千萬言,生前出版成書約七十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