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把先進的金融智能服務模式與方法應用到廣大的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針對農牧民的金融需求,因地制宜地創新設計出基於農牧產品為標的物的金融工具,規避農牧產品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以達到常態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提升其生活水平的目的。
楊瑞成,內蒙古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導師。2015年獲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稱號,主要從事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統計分析等方向的相關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8項。在國內外以第壹作者發表科研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2部。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1.1.1小微金融機構是農村牧區金融的主要提供者
1.1.2外部環境制約了農村牧區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
1.1.3農村牧區小微金融機構自身原因影響了農村牧區金融業務的開展
1.2研究意義
1.2.1有利於培育良好的農村牧區金融市場
1.2.2有利於夯實農村牧區的發展基礎
1.2.3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三農」和「三牧」
1.3主要研究方法
1.3.1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3.2對比分析的方法
1.3.3仿真實驗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4本書結構安排
第2章 金融智能創新概述
2.1金融智能
2.1.1金融智能的定義
2.1.2金融智能的特征
2.2金融智能與銀行
2.2.1金融智能在銀行中的應用
2.2.2金融智能在發達國家和在我國的發展情況
2.3金融智能創新
2.3.1定義
2.3.2金融智能創新的特點
2.4中國金融智能的發展思路
2.4.1數據大集中
2.4.2建立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2.4.3為金融業搭建多元化的綜合業務平台
2.4.4銀行卡、芯片等信息安全檢測工作不斷開展
2.4.5加強對信息安全的防范
2.4.6找到各金融企業間的利益平衡點,盡快實現金融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
第3章 農村牧區金融智能服務模式
3.1農村牧區金融服務的現狀
3.1.1內蒙古自治區的農村正規金融機構
3.1.2農村非(准)正規金融機構
3.2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金融的需求分析
3.2.1農牧民的金融需求
3.2.2農村牧區鄉鎮(蘇木)企業的融資需求
3.3存在的問題
3.3.1農村牧區金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
3.3.2農村牧區金融機構尚未完全商業化運作
3.3.3農村牧區金融生態環境尚不完善
3.3.4尚未建立有效的資金回流機制
3.3.5「地下金融」風險重重卻依然活躍
3.3.6農業發展銀行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政策性功能
3.3.7農業保險嚴重滯后、缺失
3.4建議
3.4.1基本改造
3.4.2金融智能的創新
第4章 農村與牧區合作組織服務模式與金融支持的實現
4.1農村與牧區合作組織服務模式的概述
4.1.1定義
4.1.2我國農村與牧區合作組織的歷史回顧
4.2發展農村牧區合作組織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4.2.1以呼倫貝爾為例的牧民的家庭收支與金融服務情況
4.2.2農牧民的金融服務情況
4.2.3農村牧區合作組織的必要性
4.2.4農村牧區合作組織的可能性
4.3發展農村牧區合作組織的思路
4.4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支持下發展比較成功的經濟合作組織
4.4.1正鑲白旗蘇和牧業機械廠
4.4.2正鑲白旗英圖畜牧業有限責任公司
4.4.3蘇尼特左旗薩如拉塔拉嘎查
4.4.4東烏旗額吉綽日鎮哈日高畢嘎查的哈日高畢牧業協會
4.4.5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托海嘎查
4.5發展農村牧區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
4.5.1促進農牧業結構調整
4.5.2促進農牧民組織化程度提高
4.5.3成為農牧民與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4.5.4促進農產品市場開拓
4.5.5促進農技推廣和標准化生產
4.5.6促進農村管理體制創新
4.5.7促進農牧產品市場國際化
4.5.8經濟合作組織具有金融擴展的功能
4.6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存在的金融支持的問題
4.6.1金融支持主體較少,金融資源配置不均
4.6.2縣域金融機構資金外流,金融支農功能弱化
4.6.3金融服務方式單一,信貸產品創新不足
4.7完善對農村牧區經濟合作組織金融支持的對策建議
4.7.1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力度,增強融資能力
4.7.2完善農村牧區金融體系,加強對合作組織的金融服務
4.7.3創新信貸產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4.7.4創新擔保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4.7.5加大政策扶持,落實優惠政策
4.8針對農村牧區經濟合作組織的金融支持的實現
第5章 靶向扶貧與「造血」模式的金融服務模式
5.1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民的收入狀況和貧困情況
5.1.1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的收入狀況
5.1.2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貧困現狀
5.2內蒙古自治區以往扶貧工作的不足
5.2.1扶貧對象瞄准不夠准確
5.2.2農牧民的認識不足,參與程度低
5.2.3扶貧資金投資力度不夠,管理不善
5.3靶向扶貧的概述
5.3.1定義
5.3.2靶向扶貧的政府資助模式
5.3.3靶向扶貧的金融扶貧工程
5.4靶向扶貧的成效
5.4.1靶向扶貧的政府資助項目的成效
5.4.2與農業銀行內蒙古分行合作的金融扶貧的扶貧成效
5.5「造血」模式的概述
5.5.1定義
5.5.2「造血」模式的金融扶持措施
5.6「造血」扶貧模式的扶貧成效
5.6.1「造血」扶貧模式的金融扶持的扶貧成效
5.6.2「造血」扶貧模式與一般扶貧措施的扶貧成效
5.7靶向扶貧和「造血」模式的金融服務不足問題及建議
5.7.1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
5.7.2相關的建議
5.8關於靶向扶貧與「造血」模式的幾點思考
5.8.1新的綜合與嘗試:「輸血」和「造血」協同互動的扶貧模式
5.8.2「輸血與造血協同互動」扶貧模式的內涵
5.8.3「輸血與造血協同互動」扶貧模式的實現
……
第6章 靶向式牛羊肉產銷合作模式的「雙惠通」金融產品及其電子交易模式設計——以呼倫貝爾地區為例
第7章 基於內蒙古羊毛的金融產品設計——「羊毛寶」
第8章 基於烏蘭察布地區馬鈴薯的金融組合產品設計——「薯可富」
第9章 基於土默特地區小麥的保本金融組合產品設計——「金麥聚寶」
參考文獻
后記
第1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1.1.1小微金融機構是農村牧區金融的主要提供者
1.1.2外部環境制約了農村牧區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
1.1.3農村牧區小微金融機構自身原因影響了農村牧區金融業務的開展
1.2研究意義
1.2.1有利於培育良好的農村牧區金融市場
1.2.2有利於夯實農村牧區的發展基礎
1.2.3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三農」和「三牧」
1.3主要研究方法
1.3.1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3.2對比分析的方法
1.3.3仿真實驗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4本書結構安排
第2章 金融智能創新概述
2.1金融智能
2.1.1金融智能的定義
2.1.2金融智能的特征
2.2金融智能與銀行
2.2.1金融智能在銀行中的應用
2.2.2金融智能在發達國家和在我國的發展情況
2.3金融智能創新
2.3.1定義
2.3.2金融智能創新的特點
2.4中國金融智能的發展思路
2.4.1數據大集中
2.4.2建立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2.4.3為金融業搭建多元化的綜合業務平台
2.4.4銀行卡、芯片等信息安全檢測工作不斷開展
2.4.5加強對信息安全的防范
2.4.6找到各金融企業間的利益平衡點,盡快實現金融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
第3章 農村牧區金融智能服務模式
3.1農村牧區金融服務的現狀
3.1.1內蒙古自治區的農村正規金融機構
3.1.2農村非(准)正規金融機構
3.2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金融的需求分析
3.2.1農牧民的金融需求
3.2.2農村牧區鄉鎮(蘇木)企業的融資需求
3.3存在的問題
3.3.1農村牧區金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
3.3.2農村牧區金融機構尚未完全商業化運作
3.3.3農村牧區金融生態環境尚不完善
3.3.4尚未建立有效的資金回流機制
3.3.5「地下金融」風險重重卻依然活躍
3.3.6農業發展銀行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政策性功能
3.3.7農業保險嚴重滯后、缺失
3.4建議
3.4.1基本改造
3.4.2金融智能的創新
第4章 農村與牧區合作組織服務模式與金融支持的實現
4.1農村與牧區合作組織服務模式的概述
4.1.1定義
4.1.2我國農村與牧區合作組織的歷史回顧
4.2發展農村牧區合作組織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4.2.1以呼倫貝爾為例的牧民的家庭收支與金融服務情況
4.2.2農牧民的金融服務情況
4.2.3農村牧區合作組織的必要性
4.2.4農村牧區合作組織的可能性
4.3發展農村牧區合作組織的思路
4.4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支持下發展比較成功的經濟合作組織
4.4.1正鑲白旗蘇和牧業機械廠
4.4.2正鑲白旗英圖畜牧業有限責任公司
4.4.3蘇尼特左旗薩如拉塔拉嘎查
4.4.4東烏旗額吉綽日鎮哈日高畢嘎查的哈日高畢牧業協會
4.4.5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托海嘎查
4.5發展農村牧區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
4.5.1促進農牧業結構調整
4.5.2促進農牧民組織化程度提高
4.5.3成為農牧民與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4.5.4促進農產品市場開拓
4.5.5促進農技推廣和標准化生產
4.5.6促進農村管理體制創新
4.5.7促進農牧產品市場國際化
4.5.8經濟合作組織具有金融擴展的功能
4.6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存在的金融支持的問題
4.6.1金融支持主體較少,金融資源配置不均
4.6.2縣域金融機構資金外流,金融支農功能弱化
4.6.3金融服務方式單一,信貸產品創新不足
4.7完善對農村牧區經濟合作組織金融支持的對策建議
4.7.1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力度,增強融資能力
4.7.2完善農村牧區金融體系,加強對合作組織的金融服務
4.7.3創新信貸產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4.7.4創新擔保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4.7.5加大政策扶持,落實優惠政策
4.8針對農村牧區經濟合作組織的金融支持的實現
第5章 靶向扶貧與「造血」模式的金融服務模式
5.1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民的收入狀況和貧困情況
5.1.1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的收入狀況
5.1.2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貧困現狀
5.2內蒙古自治區以往扶貧工作的不足
5.2.1扶貧對象瞄准不夠准確
5.2.2農牧民的認識不足,參與程度低
5.2.3扶貧資金投資力度不夠,管理不善
5.3靶向扶貧的概述
5.3.1定義
5.3.2靶向扶貧的政府資助模式
5.3.3靶向扶貧的金融扶貧工程
5.4靶向扶貧的成效
5.4.1靶向扶貧的政府資助項目的成效
5.4.2與農業銀行內蒙古分行合作的金融扶貧的扶貧成效
5.5「造血」模式的概述
5.5.1定義
5.5.2「造血」模式的金融扶持措施
5.6「造血」扶貧模式的扶貧成效
5.6.1「造血」扶貧模式的金融扶持的扶貧成效
5.6.2「造血」扶貧模式與一般扶貧措施的扶貧成效
5.7靶向扶貧和「造血」模式的金融服務不足問題及建議
5.7.1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
5.7.2相關的建議
5.8關於靶向扶貧與「造血」模式的幾點思考
5.8.1新的綜合與嘗試:「輸血」和「造血」協同互動的扶貧模式
5.8.2「輸血與造血協同互動」扶貧模式的內涵
5.8.3「輸血與造血協同互動」扶貧模式的實現
……
第6章 靶向式牛羊肉產銷合作模式的「雙惠通」金融產品及其電子交易模式設計——以呼倫貝爾地區為例
第7章 基於內蒙古羊毛的金融產品設計——「羊毛寶」
第8章 基於烏蘭察布地區馬鈴薯的金融組合產品設計——「薯可富」
第9章 基於土默特地區小麥的保本金融組合產品設計——「金麥聚寶」
參考文獻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