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愚(1921-2012)是我國著名的文博專家、古文字學者。早年師從郭沫若、鄭振鐸、鄧散木、阮性山等大師名家,學習古文字、文物考古、書畫、金石篆刻等多方面的專業,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並在錢幣、紫砂、紅樓夢研究、文房四寶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卓越的研究成果。郭偉亭編著的《文博專家郭若愚》從郭若愚的「生平」、「論文著作」、「書畫篆刻作品」以及「文選」這四方面向讀者全方位地展現了這位文博專家的生活、工作、愛好以及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其中還披露了其私人日記,用第一手資料還原了這位文博界耆宿的真實生活,值得一讀。
郭若愚(1921-2012),我國著名的文博專家、古文字學者。早年師從郭沫若、鄭振鐸、鄧散木、阮性山等大師名家,學習古文字、文物考古、書畫、金石篆刻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並在錢幣、紫砂、紅樓夢研究、文房四寶等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本書由其子郭偉亭執筆寫作。
目錄
引子
生平篇
幼年家庭
拜師學藝
解放后參加工作
退休以后
參加社會學術團體和受聘社會學術工作簡表
論文著作篇
甲骨學
楚簡文字
考古
篆刻
書法繪畫
名硯
古錢幣研究
紫砂壺研究
《紅樓夢》研究
《落英繽紛》
郭若愚先生藝事活動簡表
書畫篆刻作品篇
書畫繪畫作品
篆刻
文選篇
臨池述略
漫話不律
談墨
竹刻史話
山東曲阜、泰安、濟南、煙台之行
山西、內蒙考察記
錦溪記游
后記
生平篇
幼年家庭
拜師學藝
解放后參加工作
退休以后
參加社會學術團體和受聘社會學術工作簡表
論文著作篇
甲骨學
楚簡文字
考古
篆刻
書法繪畫
名硯
古錢幣研究
紫砂壺研究
《紅樓夢》研究
《落英繽紛》
郭若愚先生藝事活動簡表
書畫篆刻作品篇
書畫繪畫作品
篆刻
文選篇
臨池述略
漫話不律
談墨
竹刻史話
山東曲阜、泰安、濟南、煙台之行
山西、內蒙考察記
錦溪記游
后記
序
郭若愚先生的書房是一間面積僅6.8平米的過街樓,書房的牆上掛一字幅,上書「金梅花室」四字,清雅醇厚的書法,為白蕉先生手跡。郭先生喜梅,還有一段特別的緣由。「我對梅花有特殊的愛好,說起來,差不多已經有半個世紀了——那是在一個嚴寒的冬天,我患病居住在西湖邊一所古寺中,是一個月色明亮的夜晚,庭園中的一株虯干繁枝的朱梅忽然盛開。那時環境的清幽,花姿的煥發,使我精神振奮。此后我的身體就漸漸復原了。從此我和梅花就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郭先生正師從阮性山先生學畫。「先生授藝,不尚臨摹,教以取自天然。」得益於先生的教誨,郭先生因此常常出游野外觀賞梅姿,十分景仰寒梅的冰雪傲骨,高潔絕俗的品格,以梅自勉。20世紀50年代,郭先生在上海五馬路(今廣東路)古玩市場無意中買到一幅明末清初墨梅名家金俊明的《墨梅圖》,十分喜歡,掛在牆壁上觀賞揣摩,遂給書齋取名為「金梅花室」。郭先生性情平和淡泊,閑暇之余喜畫梅寫字,也喜游訪名山古跡,感受歷史文脈,時有感觸而撰寫旅游小文(詳見書畫篆刻作品篇和文選篇)。
郭若愚先生熱愛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刻苦鑽研中國古代文字、工藝美術和歷史。他對文博事業辛勤耕耘一生,在甲骨學、古文字、考古、古錢幣、古代工藝美術、《紅樓夢》研究、書畫、篆刻、陶瓷紫砂等領域發表了數百篇很有價值的論文,編著了十數部立論新穎富有見解的著作(詳見論文著作篇),對學問孜孜以求,對求學者誨人不倦。
「金梅花室」里堆滿了各種書籍、圖片、文稿資料。這些塵封的圖文資料,貫穿了半個多世紀,可追尋到郭若愚先生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文革」、改革開放等各個歷史時期的一些生活痕跡。郭若愚先生一生艱難曲折,但他對事業的追求卻始終是不屈不撓,82歲高齡時,他在自傳中寫道:現在我還利用空閑時間,編著出版一些學術著作,為今后學術研究提供資料。這是一份苦澀和凝重。
郭若愚先生熱愛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刻苦鑽研中國古代文字、工藝美術和歷史。他對文博事業辛勤耕耘一生,在甲骨學、古文字、考古、古錢幣、古代工藝美術、《紅樓夢》研究、書畫、篆刻、陶瓷紫砂等領域發表了數百篇很有價值的論文,編著了十數部立論新穎富有見解的著作(詳見論文著作篇),對學問孜孜以求,對求學者誨人不倦。
「金梅花室」里堆滿了各種書籍、圖片、文稿資料。這些塵封的圖文資料,貫穿了半個多世紀,可追尋到郭若愚先生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文革」、改革開放等各個歷史時期的一些生活痕跡。郭若愚先生一生艱難曲折,但他對事業的追求卻始終是不屈不撓,82歲高齡時,他在自傳中寫道:現在我還利用空閑時間,編著出版一些學術著作,為今后學術研究提供資料。這是一份苦澀和凝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