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陽明弟子所記,是王陽明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的簡集,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觀點,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傳習」一詞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
《圖解傳習錄(典藏版)》卷上主要闡釋知行合一、心外無物等觀點,經由王陽明親自審閱。卷中收集了八篇王陽明親筆寫的書信,除了回答有關知行合一、格物說等問題之外,還講了王學的內容、意義以及宗旨,另還附有兩篇闡釋王陽明教育觀點的短文。卷下主要是說致良知,雖未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展示了他晚年的思想。
目錄
緒論
王陽明生平
天資聰穎、勤學善思的少年
遠謫貴州,龍場悟道
文治武功,輝煌功業
功高遭忌,回鄉講學
大儒辭世,病逝歸途
王陽明的學說
源頭之水,學宗孔孟
反對程朱理學,強調從內心中尋求真理
秉承陸九淵心學,世稱陸王學派
王陽明學說對明、清兩代及近代中國的影響
陽明心學對世界的影響
王陽明的文學與書法造詣
上篇大儒王陽明
第一章乘雲降生——明朝出了個王陽明
有子生於彩雲中
書香門第,承繼香火
少年得志
鋒芒乍現
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另類出走,試馬居庸關
第二章求學生涯——吾當上下而求索
新婚之夜不知去向
苦心追求心學的境界
落第的苦悶
組建龍泉山詩社
為聖路上兩彷徨
第三章初入仕途——挺身斗虎,遭人陷害
刑部里的名士
主持山東鄉試
言事下獄
依賴心理化險為夷
貶為驛丞,北風送南雁
亡命天涯
第四章貶謫貴州——龍場悟道,成為一代心學大師
偶得「陽明小洞天」
何陋軒與君子亭
龍場悟道,吾性自足
貴州講學,提倡知行合一
千古奇文《瘞旅文》
第五章仕途轉機——守得雲開見月明
西辭龍場東歸去
安民於廬陵
劉瑾伏誅,仕途出現轉機
傳道於京師
打通朱陸
原來這才是《大學》
第六章巡撫新命——文攻武衛,屢建戰功
在滁州的歲月
槳聲燈影,布道金陵
任南贛汀漳御史巡撫
漳南戰役
提督南贛軍務
用兵橫水、桶岡
智取三浰
設平和、崇義、和平三縣
舉鄉約,辦社學,衙門成了書院
第七章皇城鬧劇——自古英雄多磨難
寧王挑起了反旗
與寧王交戰
決戰寧王朱宸濠
荒唐皇帝荒唐事
爭奪寧王朱宸濠
讓功給皇帝
不給待遇的「新建伯」
桃李滿天下
第八章最后行程——此心光明,千古毀譽隨風散
京中爭論大禮議
晚年喜得子
做人要有良心
天泉證道
立馬橫刀平亂
襲破斷藤峽、八寨
最后一程
此心光明,何復其言
千古毀譽,聽其自然
第九章「心學」影響——傳薪有人,經久不衰
心學的流傳
心學對中國的影響
心學對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影響
中篇王陽明的人生智慧
第一章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欲修身,先養心
不忙不亂,不焦不躁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讓生活回歸簡單
第二章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實
朴實的人生態度
清水芙蓉,純然初心
至誠勝於至巧
第三章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第四章小贏靠智,大贏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財物不如仁義
君子如玉亦如鐵
養一身浩然正氣
得人心,得天下
第五章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順在當下
孝是一種生存品質
時刻念父母生養之恩
有誠心,才能讓父母寬心
第六章減一分人欲,得一分輕快
身外物不奢戀
「財」是靜心的攔路虎
榮辱毀譽皆泰然
安貧樂道也是信仰
少一些機心,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
財富是外形,心是快樂的根
幸福在於追求得少
幸福源自內心的簡約
要活得輕快灑脫
第八章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篤行之
成功不在難易,在於身體力行去做
大膽嘗試,實踐出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致
第九章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
事事精細成就百事,時時精細成就一生
把握現在,認真做每一件事
勤於求知,細於做事
第十章與逆境共處,吃苦如吃補
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
耐住等待,才能苦盡甘來
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
寂寞是最大的考驗
第十一章靜察己過,不論他人是非
自省是滌盪心靈的清泉
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反觀自身,不斷自我提升
第十二章嘴上帶尺,腳下有路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嘴巴閉關,舌頭收箭
少妄言,多好話
,第十三章能容能恕,路窄處讓人一步
待人處世,忍讓為先
宰相之肚,納難容之人
不急人怒,忍讓內斂
忍小事成大事
第十四章自利利人,以利他心度己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愛出者愛進,福往者福來
愛人者人愛之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第十五章在不顯不露中出頭
聰明不如糊塗,糊塗不如裝糊塗
隨時隨地,隨遇而安
抱朴守拙,藏行不露
點一盞光而不耀的心燈
第十六章事上居下,到位不越位
不爭才是最大的爭
上梁正,則下梁不歪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方圓處世,左右逢源事事順
第十七章成事在謀,謀事在斷
勇而無謀是大忌
應時而變,兵貴在「活」
制勝戰術應變化多端
以誠心制權術
第十八章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消沉
常在靜處,誰能差遣我
不動心,不煩惱
靜坐靜思,不被外物所擾
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第十九章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
隨性生活,順其自然
以出世心境,做人世事業
三分能力,七分責任
前生不要怕,后生不要悔
繁華過后總是空
……
下篇《傳習錄》
王陽明生平
天資聰穎、勤學善思的少年
遠謫貴州,龍場悟道
文治武功,輝煌功業
功高遭忌,回鄉講學
大儒辭世,病逝歸途
王陽明的學說
源頭之水,學宗孔孟
反對程朱理學,強調從內心中尋求真理
秉承陸九淵心學,世稱陸王學派
王陽明學說對明、清兩代及近代中國的影響
陽明心學對世界的影響
王陽明的文學與書法造詣
上篇大儒王陽明
第一章乘雲降生——明朝出了個王陽明
有子生於彩雲中
書香門第,承繼香火
少年得志
鋒芒乍現
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另類出走,試馬居庸關
第二章求學生涯——吾當上下而求索
新婚之夜不知去向
苦心追求心學的境界
落第的苦悶
組建龍泉山詩社
為聖路上兩彷徨
第三章初入仕途——挺身斗虎,遭人陷害
刑部里的名士
主持山東鄉試
言事下獄
依賴心理化險為夷
貶為驛丞,北風送南雁
亡命天涯
第四章貶謫貴州——龍場悟道,成為一代心學大師
偶得「陽明小洞天」
何陋軒與君子亭
龍場悟道,吾性自足
貴州講學,提倡知行合一
千古奇文《瘞旅文》
第五章仕途轉機——守得雲開見月明
西辭龍場東歸去
安民於廬陵
劉瑾伏誅,仕途出現轉機
傳道於京師
打通朱陸
原來這才是《大學》
第六章巡撫新命——文攻武衛,屢建戰功
在滁州的歲月
槳聲燈影,布道金陵
任南贛汀漳御史巡撫
漳南戰役
提督南贛軍務
用兵橫水、桶岡
智取三浰
設平和、崇義、和平三縣
舉鄉約,辦社學,衙門成了書院
第七章皇城鬧劇——自古英雄多磨難
寧王挑起了反旗
與寧王交戰
決戰寧王朱宸濠
荒唐皇帝荒唐事
爭奪寧王朱宸濠
讓功給皇帝
不給待遇的「新建伯」
桃李滿天下
第八章最后行程——此心光明,千古毀譽隨風散
京中爭論大禮議
晚年喜得子
做人要有良心
天泉證道
立馬橫刀平亂
襲破斷藤峽、八寨
最后一程
此心光明,何復其言
千古毀譽,聽其自然
第九章「心學」影響——傳薪有人,經久不衰
心學的流傳
心學對中國的影響
心學對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影響
中篇王陽明的人生智慧
第一章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欲修身,先養心
不忙不亂,不焦不躁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讓生活回歸簡單
第二章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實
朴實的人生態度
清水芙蓉,純然初心
至誠勝於至巧
第三章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第四章小贏靠智,大贏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財物不如仁義
君子如玉亦如鐵
養一身浩然正氣
得人心,得天下
第五章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順在當下
孝是一種生存品質
時刻念父母生養之恩
有誠心,才能讓父母寬心
第六章減一分人欲,得一分輕快
身外物不奢戀
「財」是靜心的攔路虎
榮辱毀譽皆泰然
安貧樂道也是信仰
少一些機心,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
財富是外形,心是快樂的根
幸福在於追求得少
幸福源自內心的簡約
要活得輕快灑脫
第八章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篤行之
成功不在難易,在於身體力行去做
大膽嘗試,實踐出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致
第九章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
事事精細成就百事,時時精細成就一生
把握現在,認真做每一件事
勤於求知,細於做事
第十章與逆境共處,吃苦如吃補
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
耐住等待,才能苦盡甘來
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
寂寞是最大的考驗
第十一章靜察己過,不論他人是非
自省是滌盪心靈的清泉
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反觀自身,不斷自我提升
第十二章嘴上帶尺,腳下有路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嘴巴閉關,舌頭收箭
少妄言,多好話
,第十三章能容能恕,路窄處讓人一步
待人處世,忍讓為先
宰相之肚,納難容之人
不急人怒,忍讓內斂
忍小事成大事
第十四章自利利人,以利他心度己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愛出者愛進,福往者福來
愛人者人愛之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第十五章在不顯不露中出頭
聰明不如糊塗,糊塗不如裝糊塗
隨時隨地,隨遇而安
抱朴守拙,藏行不露
點一盞光而不耀的心燈
第十六章事上居下,到位不越位
不爭才是最大的爭
上梁正,則下梁不歪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方圓處世,左右逢源事事順
第十七章成事在謀,謀事在斷
勇而無謀是大忌
應時而變,兵貴在「活」
制勝戰術應變化多端
以誠心制權術
第十八章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消沉
常在靜處,誰能差遣我
不動心,不煩惱
靜坐靜思,不被外物所擾
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第十九章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
隨性生活,順其自然
以出世心境,做人世事業
三分能力,七分責任
前生不要怕,后生不要悔
繁華過后總是空
……
下篇《傳習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