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著名語言學家、小說家、散文家,更是中國現代少有的雙語作家,曾於1940年、1950年、1975年先后三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他將孔孟老庄哲學,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
而在20世紀,林語堂被認為是一位帶有神秘色彩的作家,這種神秘一方面來自他自身人生經歷的曲折復雜,另一方面來自主流文化力量對他的拒斥與封閉。他曾是魯迅的批判對象,他曾與賽珍珠對簿公堂,更有人指責他晚節不保。
他在中國受到冷落的同時,卻在海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中國學術界對他的冷漠、指責與國外學術界對他的高度評價形成一種鮮明的反差。
林語堂研究專家王兆勝在《閑話林語堂》中,與林語堂進行了一場靈魂的對話,解讀林語堂錯綜復雜的「一捆矛盾」,並指出:林語堂的價值是指向當下,甚至是指向未來的。這似乎也暗合了林語堂自己的預見:「我是個不合時宜的人物,但我的書主要是寫給數十年后的人看的。」
王兆勝,男,1963年生,山東蓬萊人。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林語堂研究會顧問。
着有《林語堂的文化情懷》、《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林語堂大傳》、《林語堂與中國文化》、《林語堂正傳》等林語堂研究著述8部。另有《真誠與自由:20世紀中國散文精神》、《文學的命脈》、《新時期散文發展向度》、《王兆勝學術自選集》等多部著作。
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散文隨筆集有《天地人心》、《逍遙的境界》,不少散文作品入選初高中讀本,產生較大影響。曾獲首屆冰心散文理論獎、《當代作家評論》獎、《紅岩》文學獎、《山東文學》詩歌散文獎。
目錄
第一章 血脈傳承
—、恨不曾為孔門弟子
二、道家文化的崇信者
三、酷愛陶淵明
四、靈魂貼近蘇東坡
五、談中國古典小說的魅力
六、浸淫於明清小品
七、心中之夢《紅樓夢》
八、山地文化情結
九、樂天派的父親
第二章 西風美雨
—、古希臘文化的光輝
二、基督教文化的滋養
三、高揚印度的智慧
四、褒貶美國文化
五、對英國人「情有獨鍾」
六、剖白日本人
七、比較《金瓶梅》和勞倫斯
第三章 文化理想
一生命的悲劇底色
二放談文化人生
三幽默的情懷
四半半哲學
五赤子之心
六看重金錢
七家庭文化觀
八獨特的教育思想
九生物學的透視點
十仰慕大丈夫
十一偏愛北京文化精神
十二咒罵大上海
第四章 女性崇拜
一對女性的崇拜
二母親與二姐
三婚前戀人
四金玉良緣
五鄧肯的魅力
六林家三女
七 「養女」領養始末
第五章 文壇恩怨
一心中的辜鴻銘
二密友胡適之
三與魯迅相得相離
四 「亦師亦友」周作人
五文壇知己郁達夫
六敬服蕭伯納
七林語堂與賽珍珠
八與郭沫若的「筆戰」
九視姚穎為小品文知己
+賞識謝冰瑩
十一 「出任校長」風波
十二與晚年新友錢穆的交往
十三董橋「師承」林語堂
第六章 個性癖好
一奇思妙想和創造性人格
二 「煙仙」與「茶友」
三隨緣讀書
四美食之家
五 自戀與戀母情結
六神童的才思
七補中國文化之課
八論赤足裸身之益
九婚后生活「花絮」
十捕鼠記憐
第七章 文學大師
一以寫作為生
二暢銷書作家
三圓熟的隨筆散文
四浪漫的小說家
五散文小品卓然一家
六 《子見南子》戲劇案
七偉大的《吾國與吾民》
八 《生活的藝術》紅遍世界
九諾貝爾獎提名《京華煙雲》
十香艷小說《紅牡丹》
十一閑談式文體
附 21世紀我們需要林語堂
一敬天•愛人•惜物
二修身•齊家•愛國•宇宙文章
三幽默•閑適•快樂
四矛盾•和諧•安詳
后記
再版后記
—、恨不曾為孔門弟子
二、道家文化的崇信者
三、酷愛陶淵明
四、靈魂貼近蘇東坡
五、談中國古典小說的魅力
六、浸淫於明清小品
七、心中之夢《紅樓夢》
八、山地文化情結
九、樂天派的父親
第二章 西風美雨
—、古希臘文化的光輝
二、基督教文化的滋養
三、高揚印度的智慧
四、褒貶美國文化
五、對英國人「情有獨鍾」
六、剖白日本人
七、比較《金瓶梅》和勞倫斯
第三章 文化理想
一生命的悲劇底色
二放談文化人生
三幽默的情懷
四半半哲學
五赤子之心
六看重金錢
七家庭文化觀
八獨特的教育思想
九生物學的透視點
十仰慕大丈夫
十一偏愛北京文化精神
十二咒罵大上海
第四章 女性崇拜
一對女性的崇拜
二母親與二姐
三婚前戀人
四金玉良緣
五鄧肯的魅力
六林家三女
七 「養女」領養始末
第五章 文壇恩怨
一心中的辜鴻銘
二密友胡適之
三與魯迅相得相離
四 「亦師亦友」周作人
五文壇知己郁達夫
六敬服蕭伯納
七林語堂與賽珍珠
八與郭沫若的「筆戰」
九視姚穎為小品文知己
+賞識謝冰瑩
十一 「出任校長」風波
十二與晚年新友錢穆的交往
十三董橋「師承」林語堂
第六章 個性癖好
一奇思妙想和創造性人格
二 「煙仙」與「茶友」
三隨緣讀書
四美食之家
五 自戀與戀母情結
六神童的才思
七補中國文化之課
八論赤足裸身之益
九婚后生活「花絮」
十捕鼠記憐
第七章 文學大師
一以寫作為生
二暢銷書作家
三圓熟的隨筆散文
四浪漫的小說家
五散文小品卓然一家
六 《子見南子》戲劇案
七偉大的《吾國與吾民》
八 《生活的藝術》紅遍世界
九諾貝爾獎提名《京華煙雲》
十香艷小說《紅牡丹》
十一閑談式文體
附 21世紀我們需要林語堂
一敬天•愛人•惜物
二修身•齊家•愛國•宇宙文章
三幽默•閑適•快樂
四矛盾•和諧•安詳
后記
再版后記
序
屈指算來,《閑話林語堂》一書出版至今已過去14年。如果將它比成一個孩子,它也應該茁壯成長起來,像一棵枝葉茂盛、讓人喜愛的樹。
寫《閑話林語堂》時,我39歲,那是繼我的博士論文《林語堂的文化情懷》一書出版后的事情。因為寫完學理性強、遵守所謂的學術規范、用盡心力的博士論文后,我有一種想要更自由地表達林語堂的願望,有一種更貼近研究對象的沖動。這有點像辛苦勞作一天的農民,在飯余極想好好品嘗一壺香茗一樣。所以,在《閑話林語堂》中,我更注重豐富性、復雜性、邊緣性、新奇性、詩性,也更強調作者的主體性與悟性,從而能與林語堂形成一種靈魂的對話。
我的博士論文《林語堂的文化情懷》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文庫」,於1998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它被專家學者稱為「標志着林語堂研究一個新階段的到來」。這是意料中的事,因為其中凝聚了我多年的研究和思考,不少地方都有創獲和突破。然而,《閑話林語堂》的反響卻出乎我的意料。這本「閑來之筆」,首先引起了學界關注,像王光明、陶東風、丁國旗、鍾軍紅、秦勇、周泉根分別就《閑話林語堂》一書寫了書評,並分別發表在《文藝報》、《社會科學輯刊》、《吉首大學學報》、《語文月刊》、《福建論壇》、《中國教育報》上。或許是由於長期以來學術研究過於理性和刻板,或許是因為林語堂的特殊魅力,或許是緣於我的『。
靈魂貼近」作家的筆調,這些學者多給予我熱情的贊美與鼓勵,這讓我有些激動和滿足。其次,《閑話林語堂》的「自序」被《博覽群書》2003年第2期以《靈魂的貼近》為題轉載,並受到更多普通讀者的喜愛。這讓我充分感到,在學術研究之外,還有那麼多業余讀者喜歡林語堂,喜歡用「閑話」這種方式展示林語堂豐富、飽滿而獨特的世界。
有一次,北京一位年輕女記者到我家做林語堂的專題節目。她看到我寬敞的大廳和書房全是書,又翻閱我的林語堂研究資料,競說出這樣的話:「王老師,您可能想象不到,我是一個鐵桿『林語堂迷』,而我的林語堂資料收藏恐怕不亞於您。」這話驚得我目瞪口呆。一是有感於林語堂在受眾中的被熱愛程度,二是驚異於一個林語堂普通讀者競能如此自信滿滿。至於她的收藏是否勝於我,那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她的話讓我這個所謂的林語堂研究者喜憂參半。
其實,不只是在國內,林語堂在國外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有人甚至直言:「作為外國人,不知有中國,而知有孔子;而之所以知道中國有孔子,也主要是通過林語堂博士的翻譯和介紹。」別的不說,只是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一書,在國外就有50多個譯本。就連20世紀80年代老布什出訪東南亞,他的高參還為他開列了林語堂的著作,作為總統出訪時的必讀書目。
可惜的是,自2002年《閑話林語堂》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后,沒有再版。但這期間,向我要書和問書的讀者不計其數,而且現在已很難買到此書,我有限的藏書也早已分送完畢。加之,原來的裝幀過於質朴,且封面紙張經不起摩擦,久而久之,書的容顏不是開裂就是發白和起毛,很難保存。
此次有機會再版,當可為學界和普通讀者做一補償,尤其是彌補買書難、不易保存等缺憾。為了留住十幾年前的記憶,也為了保存歷史的真實,此次再版只是修正了書中的錯誤。同時,考慮到十多年的時間跨度,再版時我加進了「21世紀我們需要林語堂」等有限篇什,聊備一觀,也是作為逝去時光的一個回眸吧!
很快我就53歲了。在《閑話林語堂》之后十余年間,我又出版了《生活的藝術家——林語堂》、《林語堂的文化選擇》、《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林語堂大傳》、《林語堂與中國文化》、《林語堂正傳》等6本關於林語堂的專着,還發表過近百篇林語堂的研究文章。站在今天再看《閑話林語堂》,無論在內容、文體還是文風上,它都無疑是我林語堂研究道路上的一個台階和橋梁。
願讀者繼續喜愛《閑話林語堂》這顆在今天看來略帶青澀的光潤的果實。
2015年12月30日於北京
寫《閑話林語堂》時,我39歲,那是繼我的博士論文《林語堂的文化情懷》一書出版后的事情。因為寫完學理性強、遵守所謂的學術規范、用盡心力的博士論文后,我有一種想要更自由地表達林語堂的願望,有一種更貼近研究對象的沖動。這有點像辛苦勞作一天的農民,在飯余極想好好品嘗一壺香茗一樣。所以,在《閑話林語堂》中,我更注重豐富性、復雜性、邊緣性、新奇性、詩性,也更強調作者的主體性與悟性,從而能與林語堂形成一種靈魂的對話。
我的博士論文《林語堂的文化情懷》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文庫」,於1998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它被專家學者稱為「標志着林語堂研究一個新階段的到來」。這是意料中的事,因為其中凝聚了我多年的研究和思考,不少地方都有創獲和突破。然而,《閑話林語堂》的反響卻出乎我的意料。這本「閑來之筆」,首先引起了學界關注,像王光明、陶東風、丁國旗、鍾軍紅、秦勇、周泉根分別就《閑話林語堂》一書寫了書評,並分別發表在《文藝報》、《社會科學輯刊》、《吉首大學學報》、《語文月刊》、《福建論壇》、《中國教育報》上。或許是由於長期以來學術研究過於理性和刻板,或許是因為林語堂的特殊魅力,或許是緣於我的『。
靈魂貼近」作家的筆調,這些學者多給予我熱情的贊美與鼓勵,這讓我有些激動和滿足。其次,《閑話林語堂》的「自序」被《博覽群書》2003年第2期以《靈魂的貼近》為題轉載,並受到更多普通讀者的喜愛。這讓我充分感到,在學術研究之外,還有那麼多業余讀者喜歡林語堂,喜歡用「閑話」這種方式展示林語堂豐富、飽滿而獨特的世界。
有一次,北京一位年輕女記者到我家做林語堂的專題節目。她看到我寬敞的大廳和書房全是書,又翻閱我的林語堂研究資料,競說出這樣的話:「王老師,您可能想象不到,我是一個鐵桿『林語堂迷』,而我的林語堂資料收藏恐怕不亞於您。」這話驚得我目瞪口呆。一是有感於林語堂在受眾中的被熱愛程度,二是驚異於一個林語堂普通讀者競能如此自信滿滿。至於她的收藏是否勝於我,那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她的話讓我這個所謂的林語堂研究者喜憂參半。
其實,不只是在國內,林語堂在國外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有人甚至直言:「作為外國人,不知有中國,而知有孔子;而之所以知道中國有孔子,也主要是通過林語堂博士的翻譯和介紹。」別的不說,只是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一書,在國外就有50多個譯本。就連20世紀80年代老布什出訪東南亞,他的高參還為他開列了林語堂的著作,作為總統出訪時的必讀書目。
可惜的是,自2002年《閑話林語堂》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后,沒有再版。但這期間,向我要書和問書的讀者不計其數,而且現在已很難買到此書,我有限的藏書也早已分送完畢。加之,原來的裝幀過於質朴,且封面紙張經不起摩擦,久而久之,書的容顏不是開裂就是發白和起毛,很難保存。
此次有機會再版,當可為學界和普通讀者做一補償,尤其是彌補買書難、不易保存等缺憾。為了留住十幾年前的記憶,也為了保存歷史的真實,此次再版只是修正了書中的錯誤。同時,考慮到十多年的時間跨度,再版時我加進了「21世紀我們需要林語堂」等有限篇什,聊備一觀,也是作為逝去時光的一個回眸吧!
很快我就53歲了。在《閑話林語堂》之后十余年間,我又出版了《生活的藝術家——林語堂》、《林語堂的文化選擇》、《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林語堂大傳》、《林語堂與中國文化》、《林語堂正傳》等6本關於林語堂的專着,還發表過近百篇林語堂的研究文章。站在今天再看《閑話林語堂》,無論在內容、文體還是文風上,它都無疑是我林語堂研究道路上的一個台階和橋梁。
願讀者繼續喜愛《閑話林語堂》這顆在今天看來略帶青澀的光潤的果實。
2015年12月30日於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