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濟蒼醫案

沈濟蒼醫案
定價:348
NT $ 303
 

內容簡介

本書稿是作者與沈濟蒼教授青老結合過程中隨師中醫內科門診的醫案原始真實記錄。所涉病證為中醫內科常見病,主要有感冒、咳嗽、喘證、心悸、胸痹、眩暈、頭痛、自汗、痹證、不寐、胃脘痛、泄瀉、脅痛、虛證、淋證、血證等,反映了沈老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

程磐基,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傷寒教研室教授,曾參加中醫藥學高級叢書《傷寒論》《中國醫籍大辭典》《新編簡明中醫辭典》等書籍的編寫,承擔編委、分科主編等工作。
 

目錄

1.感冒
2. 咳嗽
3. 喘證
4. 咽痛
5. 眩暈
6. 頭痛
7. 不寐
8. 心悸
9. 胸痹
10. 痹證
11. 汗證
12. 脅痛
13. 胃脘痛
14. 泄瀉
15. 便秘
16. 虛證
17. 淋證
18. 水腫
19. 經帶失調
20. 遺精陽痿
21. 其他
 

1980年春節后,學校安排我赴湖北中醫學院進修。同年5月,時任傷寒溫病學教研室主任的沈濟蒼老來信,根據學校青老教師結合工作的要求,希望我成為他的助手。這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我即刻回信欣然應允。還記得在我赴武昌進修前沈老贈送我筆記本並題字,鼓勵我好好學習,這是一位前輩對后學的期望。

回校后填寫了有關表格,與沈老結為師徒對子。除了一對一地進行《傷寒論》學習研究傳授外,沈老不顧年事已高,決定重新開展停歇多年的醫院門診工作,每周二上午在附屬岳陽醫院青海路門診部門診,並於1980年9月2日開始首次門診,持續了約5年時間。

當年,每逢星期二的清早,我便騎着自行車到沈老位於順昌路的家,然后陪伴沈老一起乘公共汽車去青海路的門診部上班。結束后再乘公共汽車將沈老送回家,然后騎自行車回學校。有時正值午飯時間就在沈老家里蹭飯,飯后就翻開《傷寒論》進行一對一地傳授,平時也不定期地到沈老家里學習傳授。當時沈老正在重新整理他的《傷寒論》講稿,每次傳授,沈老總是先講授他對條文與相關學術問題的看法,然后要求我談學習認識與體會。但在學術觀點方面從不要求我與他一模一樣,只要言之有理,有根有據,自圓其說就可以。沈老認為如果什麼都按老師的觀點講,學術方面就沒有什麼發展創新了。這種學術上生動活潑、不拘一格的傳授方式使我受益匪淺。

《沈濟蒼醫案》是醫院門診的原始記錄,當時一邊抄方,一邊把脈案盡可能記錄下來。同時,沈老的兒子沈樂平醫師將沈老為鄰居等義務治病的脈案記錄也提供給了我。兩者合在一起,內容豐富,有的脈案斷斷續續長達數年。本次整理盡可能地選擇了相對完整的內容編撰成冊,以饗同道。

沈老師從於著名醫家章次公先生,推崇其「發皇古義,融會新知」的思想,早年行醫期間利用業余時間系統學習西醫理論,臨診主張中西醫雙重診斷。在中醫學術方面將傷寒溫病融為一體,無門戶之見。臨床上靈活應用傷寒溫病方,除擅用《傷寒論》方之外,還廣泛應用后世醫家的驗方,並常用蟲類藥與丸劑等取效。

沈老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記得有一次,一位老年患者,由家屬抬着來青海路門診部就診,難以登上二樓的診室。沈老獲悉后親自下到底樓候診大廳為病人號脈診察,患者家屬深受感動。此外,沈老長期在社區免費為鄰里治病的事跡,上海新聞媒體有專門報道,傳為美談。

1994年4月,沈老因心臟不適而住進上海中山醫院內科病房治療。我獲悉后於某日下午醫院探望時間去看望沈老。沈老躺在病床上略顯疲憊,但思路十分清晰。我呈上即將刊登在《新中醫》上《沈濟蒼教授應用經方經驗介紹》一文請沈老審閱。沈老微笑着點了點頭,並說:「要繼續總結。」當時得知校領導要來醫院探望沈老,於是就與沈老匆匆告別,萬萬沒想到這一別竟成永訣。

20多年過去了,這情景記憶猶新。「要繼續總結」這句話深藏我心中,揮之不去。今天有條件了,有時間了,應該將沈老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總結整理,它不僅僅是沈老個人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也反映了沈老這一代中醫人的風貌,希望對同道有參考價值。適逢今年是沈老誕辰110周年,本書的出版也是對沈老的紀念。

由於水平有限,書中定有不足之處,謹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程磐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