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小人物在大時代的處境與選擇

黃金時代:小人物在大時代的處境與選擇
定價:408
NT $ 355
 

內容簡介

1848年的加州淘金熱,是美國歷史的分水嶺。它在加速美國的主權擴張、加劇內戰緊張局勢的同時,也開啟了美國現代社會的進程。正是這場由從蠻荒到文明、從混亂到有序的造富運動,真正鑄就了新的美國精神。

作者用史詩般的筆法,再現了美國歷史上加利福尼亞引發黃金熱潮的浩大畫卷。描繪了美國自發現黃金后的20年間,歷經的美墨戰爭、西部大移民、反奴隸運動、南北戰爭、鐵路建設、經濟壟斷等一系列歷史重大事件,閱讀時既有歷史的故事感,又有紀錄片的鏡頭感。

在把握歷史脈絡的同時,作者又用極其真實的近鏡頭刻畫了一大批個性鮮明、命途迥異的小人物,他們的勇敢和掙扎,一夜暴富和傾家盪產、默默無聞和名聲大噪,勾勒出一個動盪又充滿希望的黃金時代。

H.W.布蘭茲(H.W.Brands)
現任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歷史系主任,並榮獲該校「傑克•S.老布蘭頓」主任頭銜。他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所著的富蘭克林傳記和小羅斯福傳記入圍普利策獎候選名單。
 

目錄

序幕:黃金!黃金!
(科洛馬:1848年1月)

一 萬人空巷
(世界與加利福尼亞:1848年至1849年)
1 偏僻的村庄
2 涌動的人潮
3 特立獨行的探險家
4 刀尖上的航海之旅
5 西進的車輪
6 穿越無人險境

二 淘金之地
(礦區:從1848年到19世紀50年代)
7 日進斗金
8 掘地三尺

三 鳳凰涅盤
(加利福尼亞:1849年至1856年)
9 不安的繁華地
10 舊時代的挽歌
11 撼動廟堂的加州
12 艱難求生的子民
13 涌動的新氣象

四 星火燎原
(加州和聯邦:1856年至1869年)
14 為自由而戰
15 狼煙漸起
16 轟鳴的火車

五 帝國崛起
(黃金時代的美國)
17 駿馬脫韁
18 再見故人
 

每天早上馬歇爾都要關閉入水口,沿水道觀察前一晚流水沖刷的效果。從薩特要塞回來后的某天早晨7點半,他沿水道向下游入河口走去。夜晚很冷,水沖刷的石頭結了一層冰霜,和水道里的積水一起反射着晨光,照亮了四周的沙石。一些特別明亮的光點吸引了馬歇爾的注意,他最初以為那只是石英反射的亮光。這個地方位於水道下游靠近入河口處,離鋸木廠將近200米,積水約15厘米深。馬歇爾決定一探究竟。「我撿起一兩塊石頭仔細觀察,」他回憶道,「對礦石略知一二,只能想到兩種類似的礦石:亮度高但易碎的黃鐵礦和亮度高延展性強的黃金。我嘗試撞擊兩塊石頭,發現它們變了形,但沒有被打碎,於是我又撿了四五塊。」

比馬歇爾更有城府,甚至稍微謹慎一些的人或許會把黃金塞進口袋,不將這個發現告訴任何人。可是有城府或是謹慎的人也不會在1月份到遠離家人,甚至人類文明的石堆里挖水渠。馬歇爾迅速跑回鋸木廠,將這個發現告訴工人。「我找到它了!」馬歇爾大聲喊道,這是在他回憶中描述自己說過的話。聽起來很奇怪,這種措辭會讓人誤以為馬歇爾那天是專程去找黃金的。不過,當人們質疑他是否是發現黃金第一人時,馬歇爾本可自辯宣稱當時的確是專程去尋找黃金,可他並沒有這樣說。另一個可能是,在回憶往事時,馬歇爾無意間把黃金引起的狂熱帶到了他最初發現它的那個時刻:自那之后,每個人腦中想的都是黃金了。

詹姆斯•馬歇爾對於合伙人約翰•薩特而言,絕非最佳人選,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之選。在薩特的家鄉瑞士,水力鋸木是項古老的手藝。馬歇爾這樣的人,絕不是合格的磨坊裝配工,他從沒建過鋸木廠,甚至沒當過學徒。木匠出身的馬歇爾,也許能蓋蓋木屋,修修工作台,可他欠缺鐵匠的訓練,不會制作齒輪、杠桿或是鋸條,而這恰是區分專業裝配工和業余臨時工的基本技能。

作為商業合作伙伴,馬歇爾更是乏善可陳。他就像一個被厄運纏身的人,缺乏自信,瞻前顧后,總覺得災難就在不遠處;他沒有敏銳的商業頭腦,最近一次失敗的投資便是薩克拉門托(Sacramento)河谷處的牧場,而那個牧場離薩特的農場並不遠。

可是,薩特需要一個鋸木廠,並且無法獨力完成。此時的美國人,正在一步步蠶食墨西哥治下的加利福尼亞省,連薩克拉門托河都有一條主要支流已被命名為美國河(Ríodelos Americanos)。為了鞏固邊境線,薩特說服墨西哥總督,得到了靠近加利福尼亞北省邊境的一片土地,在那里建起維持長達12年之久的「小瑞士」(New Helvetia)。對這個男人來說,事業讓他從瑞士遠赴美國,輾轉經過紐約州、密蘇里、新墨西哥、俄勒岡、夏威夷和阿拉斯加。1839年,他終於在加利福尼亞安頓下來,而這個地方,逐漸越來越像家了。

鋸木廠是「薩特王國」擴張計划的最后一步,要想完成這一步,薩特還需要在靠近麥田和要塞的山谷地區修建一座磨坊。鋸木廠要修建在美國河上游靠近樹林的地方,這樣便於把樹木加工成柱子和木板。這些木材一部分可以運到西邊供應薩特要塞,剩下的則可以沿薩克拉門托河運往一個名為耶爾巴布埃納(YerbaBuena)的小村子——它位於聖弗朗西斯科海灣南入口的半島處,被后來的居民稱作舊金山(或聖弗朗西斯科)。

薩特的確出身行伍,雖然他受過的軍事訓練遠遠沒有表現出來的那麼豐富。他宣稱自己是瑞士軍上尉,但那不是真的,他的最高軍銜只是預備軍少尉。不過薩特有軍人特有的氣質,他總是像在部隊里一樣昂首挺胸,一頭金色卷發修剪得很短,露出來的耳朵和寬闊的額頭讓他看起來像威風凜凜的拿破侖。薩特的胡子被留成皇家式樣,十分整潔;清澈的藍眼睛上面,眉毛總是下垂着,透出些許困惑,好像在詢問下屬是否已經執行任務。

這樣的氣場相當有效——加利福尼亞總督任命薩特為民兵上尉,派他抵御美國人和其他覬覦加利福尼亞的外國人。薩特同時也是地區長官,擁有的權力是現代市長和執法官的總和。薩特喜歡權力,也崇拜官銜,當找他幫忙的人殷勤地稱他為「將軍」時,他從不更正。對於一個拋妻棄子、為躲避債務和警察而逃離故國的瑞士人來說,薩特應該慶幸自己的好運氣,他過得相當好。站在薩特要塞舉目四望,目光所及處,都是薩特的領地——他就是這里的國王。

然而,這個國王有時會在深夜輾轉難眠。薩特的不安可以追溯到1844年3月,那時,一名美國軍官毫無征兆地出現在積雪覆蓋的內華達山脈頂峰。薩特了解美國人,他們有種令人厭惡的自信心,似乎傲慢地認定上帝總是對他們青睞有加。可薩特從沒見過比約翰•弗里蒙特更加狂妄的人——這位美國上尉在深冬時節翻越群山抵達加利福尼亞,他表現出強烈的自負,似乎能夠征服山谷里的任何人和事。薩特不得不承認,這絕非小事一樁。

弗里蒙特對墨西哥權威不屑一顧:他絲毫不征求后者的同意,便走過全省,然后自顧自地離開。1845年12月,他又回來了,這次來訪預示着即將來臨的戰爭。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通過美墨戰爭美國幾乎將整個加利福尼亞從墨西哥手中奪去,以此完成美國人所謂「昭昭天命」的擴張計划。

薩特無力抵抗弗里蒙特和他背后強大的美國力量,他不得不忍受弗里蒙特的嘲笑,打算像適應曾經的墨西哥政權一樣,順從新的美國統治者。詹姆斯•馬歇爾便是這項適應策略中的一部分。無論哪個國家接管加利福尼亞,他們都將需要薩特農場的牛、薩特磨坊的面粉和薩特鋸木廠的木材。如果在瑞士,薩特一定不會屈尊降貴,和馬歇爾這樣的人合作。可正如他不斷提醒自己的,加利福尼亞不是瑞士。「和馬歇爾簽訂合同,成為合作伙伴,在美國人的刀俎下建一個鋸木廠。」薩特在1847年8月27日的日記里這樣寫道。合作方式非常明確:薩特提供建築材料,支付員工工資,馬歇爾負責監工,二人將分享出售木材的利潤。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