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多角度、多層面分析評述第二語言課堂習得研究的專著。
首先介紹二語課堂習得研究的探討范圍、歷史趨向、主要理論框架及研究方法等。
在此基礎上,分析評介過去幾十年來二語習得領域對課堂教與學諸多方面的研究及發現,包括:二語課堂語篇特點;課堂互動與語言輸入及語義交際的關系;不同任務種類及實施變量對語言產出數量與質量的影響;不同語言形式教學對語言習得的影響;學習者個體差異與課堂教學及習得的關系。書中提供大量經典研究案例及漢語二語課堂研究案例,理論介紹翔實,歷史脈絡清晰。
各章以導讀開篇,以總結思考結篇,章末提供進一步閱讀的書單。
可供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及相關專業研究生使用,也可供語言教師、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參考。
袁芳遠,美國Temple大學教育學博士,現任美國海軍學院語言文化系終身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第二語言習得、任務教學法、語言形式教學法等。已出版專著、教材四部,在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 cquisition、Applied Linguistics、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並為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TESOL、ChineseApplied Linguistics等國際期刊及Yale University Press、Cengage Learning等出版社擔任評審。現為「美國中文教師學會」理事會成員。
目錄
開篇
第一章 第二語言課堂習得研究概說
第一節第二語言課堂習得研究的基本定義
第二節第二語言課堂教學的歷史變遷
第三節第二語言課堂習得研究的歷史回顧
第四節解讀第二語言課堂習得的主要理論框架
第五節用於第二語言課堂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六節漢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簡要回顧
第二章 第二語言課堂語篇
第一節第二語言課堂語篇研究
第二節第二語言課堂上的教師
第三節第二語言課堂上的學生
第四節來自漢語第二語言課堂的案例
第三章 第二語言課堂互動
第一節互動理論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互動、理解、習得和課堂教學
第三節課堂任務特點與互動意義協商
第四節社會文化理論與課堂互動研究
第五節來自真實課堂的互動研究案例
第四章 課堂任務教學與語言產出
第一節互動—認知學派對課堂任務和語言產出的解讀
第二節任務實施條件對語言產出的影響
第三節不同類型課堂任務與語言輸出
第四節任務教學法的反面聲音
第五章 語言形式教學
第一節研究背景、理論框架和分類
第二節語言形式教學的相對有效性研究
第三節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
第四節詞匯、語音、語用形式教學
第六章 第二語言課堂上的糾錯反饋
第一節偏誤分析
第二節重要理論流派對糾錯反饋的解讀
第三節圍繞糾錯反饋的主要研究回顧
第四節圍繞重述式的討論
第七章 個體差異與第二語言課堂
第一節學習動機
第二節語言天賦
第三節交際意願
第四節語言學習焦慮
第五節學習策略
結篇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第二語言課堂習得研究概說
第一節第二語言課堂習得研究的基本定義
第二節第二語言課堂教學的歷史變遷
第三節第二語言課堂習得研究的歷史回顧
第四節解讀第二語言課堂習得的主要理論框架
第五節用於第二語言課堂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六節漢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簡要回顧
第二章 第二語言課堂語篇
第一節第二語言課堂語篇研究
第二節第二語言課堂上的教師
第三節第二語言課堂上的學生
第四節來自漢語第二語言課堂的案例
第三章 第二語言課堂互動
第一節互動理論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互動、理解、習得和課堂教學
第三節課堂任務特點與互動意義協商
第四節社會文化理論與課堂互動研究
第五節來自真實課堂的互動研究案例
第四章 課堂任務教學與語言產出
第一節互動—認知學派對課堂任務和語言產出的解讀
第二節任務實施條件對語言產出的影響
第三節不同類型課堂任務與語言輸出
第四節任務教學法的反面聲音
第五章 語言形式教學
第一節研究背景、理論框架和分類
第二節語言形式教學的相對有效性研究
第三節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
第四節詞匯、語音、語用形式教學
第六章 第二語言課堂上的糾錯反饋
第一節偏誤分析
第二節重要理論流派對糾錯反饋的解讀
第三節圍繞糾錯反饋的主要研究回顧
第四節圍繞重述式的討論
第七章 個體差異與第二語言課堂
第一節學習動機
第二節語言天賦
第三節交際意願
第四節語言學習焦慮
第五節學習策略
結篇
參考文獻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