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情」的法國人

「矯情」的法國人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徐波
  • 出版日期:2016-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5217381
  • ISBN13:9787545217384
  • 裝訂:351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本書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划署特別顧問徐波先生以他在法國多年工作、生活的豐富經歷,對法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以及法國人各種特質的思考和體會的結晶。

全書分六章,描繪了作者眼中歐元危機下的法國、法國人的特質和文化「基因」、法國人與政治、轉型中的法國社會、作者親身參與策划籌辦的「巴黎大皇宮中國之夜」等內容,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法國社會風情畫,融入了作者對法國社會方方面面的深入思考。

徐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划署特別顧問,職業外交官。上世紀80年代進入外交界,先后任職於中國駐黎巴嫩大使館、駐歐盟代表團、駐法國斯特拉斯堡總領館、駐法國大使館和中國外交部國際問題研究所、禮賓司、西歐司。2004年,從外交部奉調上海,負責2010年上海世博會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城市參展上海世博會的聯絡溝通及相關外事管理工作。

精通英、法文,長期與國際社會各界打交道,諳熟國際多邊規則和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習俗,熱心推動全球化條件下中國與不同文化背景中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尤其關注中國政府、城市及中國企業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及品牌塑造。

擁有法國文學學士、外交法學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獲法蘭西棕櫚教育騎士(2004)和法蘭西國家功績騎士(2007)勛章。着有《中國與西歐直接投資關系研究》《法蘭西印象——一個中國外交官眼中的法國》《上海世博會與人類跨文化對話》《世博禮儀》等專着。
 

目錄

自序徐波
序一拉法蘭
序二吳建民
序三白岩松
序四丹尼爾•洪多
序五馬克•畢棟
第一章我來到了歐元危機下的法國
第二章「矯情」的法國人
第三章法國人與政治
第四章轉型中的法國社會與「法國夢」
第五章巴黎大皇宮中國之夜
第六章由「11•13巴黎恐怖襲擊事件」所想到的(代跋)
 

我寫《「矯情」的法國人》,應該是一種沖動。

事情的由來是這樣的。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也恰好是我2004年離開中國駐法大使館回上海參與籌辦世博會的10周年。在這歷史性的一年里,也是憑着一種沖動,或對中法關系良好發展的使命感,我與法國前文化部長雷諾一起策划了2014年1月27日「巴黎大皇宮中國之夜」,向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日獻禮。

這個被我們倆「搞大」了的活動,原本與他、與我沒有任何關系,但當時我們覺得當年中法建交40周年紀念搞得太好了,鐵塔變紅,國人在香街盛裝游行,而50周年是「金婚」,水平不能太低。因此,本着「匹夫有責」之感,我與雷諾殫精竭慮,把活動做成了,但其間跌宕起伏的組織工作讓我感嘆頗多。

憑着籌備「中國之夜」的一腔激情,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似有責任將我在世博會結束回巴黎后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以呼應中法建交40周年時我在文匯出版社出版的拙作《法蘭西印象——一個中國外交官眼中的法國》。如此,也可算自己對中法建交50周年的又一種特殊紀念。

曾記得,當初《法蘭西印象》出版時,時值中法建交40周年和中法互辦文化年,此書電子版僅在新浪網讀書頻道就有40多萬的點擊量,以及150多條令我難忘的點評(讓我頗感意外的是其中甚至還有在華的法國留學生們的留言)。

在這些點評中,我感受到了讀者對法國的好奇和對法蘭西文化的敬意,但有些顯然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善意誤解。因此,回應讀者們的好奇心,也是我寫作本書的一種沖動。

於是,懷着對讀者直抒胸臆的願望,將我在法國的生活,特別是法國的「慢」生活故事講給讀者朋友聽,就成為我寫此書的一大動因。因為,從法國式的慢條斯理,或法國人所說的「將時間留給時間」這樣的哲學命題里,我重新發現了這個民族的稟性和那種對生命和生活的酷愛,那種對未知世界的不息探究精神和那種對天涯海角一事一物都想給予的人文關懷。

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隨性的民族,他們的隨性甚至帶有點孩子般的童真。他們像孩子一樣活得輕松,活得真誠。

在巴黎的咖啡館里,我隨時碰到的幾乎都是這樣的法國人。這讓我想到林語堂的話:「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事實上,每個法國人都像藝術家,文化就是流淌在每個法國人身上的血液,是他們的生命基因和靈魂。但法國對世界的貢獻不全在文化,還有法蘭西精神。
這種法蘭西精神就是我在巴黎生活天天感受到的那種唯理主義方法論,那種無處不在的批評和懷疑,那種卓爾不群的氣質和近乎自虐的完美主義。當然,還有不絕於耳的抱怨和尋求自由的放盪不羈。

對於這樣的民族稟性,我想到了北京人常愛說的「矯情」二字。

因此,我決定用「『矯情』的法國人」作為本書的書名,通過我這樣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眼光來寫《法蘭西印象》的姊妹篇,從一個與外交官不同的角度看十多年后法國社會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和法國人的精神訴求。

我的初稿完成於2015年1月,為使本書更富有說服力和文獻性,我對書中的朋友采取的都是實名制,援引的全是他們的原話並征得了他們本人的同意。出於審慎考慮,出版社需要請有關部門對書稿予以把關,本書的出版也就有所延誤。因此,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中國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序言會給讀者略微有點「時滯」感,但我想還是不修改為好,以不失原汁原味,多少反映作者和作序者當時寫作的大背景。

從積極的一面看,有關部門的把關給本書的出版賦予了「慢」生活之感,這也使我油然想起電影《狼圖騰》導演阿諾(Jean-JacquesAnnaud)對我說的話。他說他從接劇本、養狼到拍戲,前后用了7年時間,慢得幾乎不能再慢了。因此,「慢」也使我有更長的時間去觀察這個社會。一個在外界看來慢得讓人窒息的國家,一個深陷歐元危機的社會,里面的人卻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死氣沉沉;相反,他們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並充滿着無限的生活創造力。我以為,將法蘭西的慢生活介紹給處在快生活節奏中的中國是有意義的。至少,它可以為我們提供一面鏡子或一個路標,讓大家在快速行進的路上稍稍想想人生的意義所在。

我同時又覺得,法國著名漢學家弗朗索瓦•於連(FrançoisJulien)能把思考中國作為找到另一種重新審視歐洲文明的方法的途徑,我們又何嘗不能通過考察法國人的精神面貌來找到一種中國社會人文精神前進的力量或方法呢?

誠然,這種創造力源於法蘭西獨有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習性,包括法蘭西浩瀚無邊的社團生活及其相關社會運行機制,它們使「矯情的法國人」對生活和生命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悟性。否則,作家洪多本可以錦衣玉食,過着令人羨慕的大使生活;雷諾也不會「吃飽了撐的」非得搞什麼「大皇宮中國之夜」;更不要說富爾芒丹,一個人居然推動了法國最高當局來申辦2025年大巴黎世博會……

同樣,我無意粉飾處在轉型時期的法國存在的各種問題,甚至社會危機,包括接二連三出現的震驚世界的伊斯蘭激進勢力恐怖活動;我只期待着本書以全景畫式的開放角度和新聞訪談錄般的手法,將我那些朋友們的一個個真實故事剝開,從而讓《法蘭西印象》的讀者們看到法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特質,以及他們的情懷,他們的五彩人生,抑或他們的難處、困惑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將此簡稱為「法國夢」。

感謝書中的法國朋友們與我分享了他們的精彩人生,感謝他們向我暢述對法國社會的現狀及其未來發展的各種感悟。感謝劉志遠先生對我的初稿提出的寶貴意見,感謝編輯楊婷女士、陳丹正先生為此書嘔心瀝血付出的勞動,感謝美編袁銀昌先生和李靜女士精美的設計,我更要感謝拉法蘭總理、吳建民大使和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先生為拙作撰寫的序言。

我謹將此書獻給熱愛法國文化和法國人那股「矯情」勁的讀者朋友們。
徐波
二0一五年元月第一稿
二0一六年二月終稿於巴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