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情感人類學方面的民族志,嘗試將西方情感人類學理論運用到中國的經驗研究中,同時借此反思西方人類學對中國人情感生活的表述,並在經驗研究的基礎上提煉出一對地方性概念--”心上”與”狂耍”。
《「心上」的日子:關於西和乞巧的情感人類學研究》的民族志考察對象為甘肅省西和縣的乞巧,作者嚴格遵從了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在西和縣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
全書的主體部分按照西和乞巧的儀式過程依次展開,在關注鮮活的儀式參與者的前提下,西和乞巧儀式展示出了兼具祭神和娛樂的雙重性,也展示出儀式參與者在不同生活情境中的兩種相輔相成又充滿張力的情感類型,即”定向性情感”和在本書中發現和命名的”非定向性情感”,從中可以看到西和人如何通過儀式活動釋放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被壓抑的情感,以及他們如何通過類似乞巧的其他文化活動來關注自己的”心上”。
《「心上」的日子:關於西和乞巧的情感人類學研究》在結論部分指出,”非定向性情感”的提出是強調要將人作為整體來看待,這是對理性主義的一種反思,同時也在於指出情感自覺的重要性以及社會主體生成的可能性。
宋紅娟,北京大學人類學博士,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后,現就職於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暨民族研究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情感人類學、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錄
引言 乞巧與”心上”
第一章 田野情愫與情感的奧秘
第一節 田野
第二節 背景與詞匯
第三節 情感人類學
第二章 日常生活與定向性情感
第一節 家庭禮儀
第二節 當地的人觀
第三節 女性想象與女性角色
第四節 西和女性的定向性情感
第三章 前奏:離開之夢的魔力
第一節 站在門坎上
第二節 多重奏的空間
第三節 年齡組
第四節 生活技藝的媲美
第四章 開端:”乞巧娘娘”
第一節 ”看日子”:西和人的時間觀念
第二節 儀式中的集體情感
第三節 社火與男人
第四節 ”集體情感”及其局限
第五章 狂歡:”狂巧娘娘”與非定向性情感
第一節 輕與重
第二節 ”心上”與”狂耍”
第三節 ”狂巧娘娘”
第四節 耍社火
第五節 非定向性情感
第六章 落幕:”謝將”中的最后狂歡
第一節 時間禁忌
第二節 最后的狂歡
第三節 ”上台”狂歡?
第七章 結語 乞巧與”心上”的人類學意義
第一節 西和乞巧的多重維度
第二節 消極情感與積極情感
第三節 情感自覺與社會主體
第四節 來自情感人類學的啟示
參考文獻
”是石頭要開花的時候了”(代后記)
第一章 田野情愫與情感的奧秘
第一節 田野
第二節 背景與詞匯
第三節 情感人類學
第二章 日常生活與定向性情感
第一節 家庭禮儀
第二節 當地的人觀
第三節 女性想象與女性角色
第四節 西和女性的定向性情感
第三章 前奏:離開之夢的魔力
第一節 站在門坎上
第二節 多重奏的空間
第三節 年齡組
第四節 生活技藝的媲美
第四章 開端:”乞巧娘娘”
第一節 ”看日子”:西和人的時間觀念
第二節 儀式中的集體情感
第三節 社火與男人
第四節 ”集體情感”及其局限
第五章 狂歡:”狂巧娘娘”與非定向性情感
第一節 輕與重
第二節 ”心上”與”狂耍”
第三節 ”狂巧娘娘”
第四節 耍社火
第五節 非定向性情感
第六章 落幕:”謝將”中的最后狂歡
第一節 時間禁忌
第二節 最后的狂歡
第三節 ”上台”狂歡?
第七章 結語 乞巧與”心上”的人類學意義
第一節 西和乞巧的多重維度
第二節 消極情感與積極情感
第三節 情感自覺與社會主體
第四節 來自情感人類學的啟示
參考文獻
”是石頭要開花的時候了”(代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