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了史籍中重要的《孟子》注 解的精華,對原文、注釋、譯文進行了認真考證,並 聯系現實社會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即使不具備深厚古 文基礎,對儒家經典不甚了解的讀者也能輕易地領悟 孟子思想的主旨。
全書設有「原文」、「注釋」、「譯文」、「經 典解讀」等欄目,力求原文准確、注釋詳盡、譯文優 美、解讀符合孟子原意又聯系當今社會。書中大量引 用老子、孔子、荀子、朱子等思想家的思想見解,對 孟子論點進行印證,與孟子思想進行對比;例舉歷史 事件、哲理故事,讓讀者理解得*加深刻,從而*全 面地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了解《孟子》的博大精深。
孟子,教育家、哲學家孟子,即孟軻(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一支早期儒家學派的宗師。他去世后一千多年,即公元十一世紀,被正式封為儒家聖賢中的「亞聖」 (僅次於孔子)。十二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哲學家朱熹(1130-1200)對《孟子》一書重新做注,並把它編人《四書》。也是在十二世紀,《孟子》被收入儒學經典《十三經》。
目錄
卷一 梁惠王上
第一章 君子不言利
第二章 有德而后樂
第三章 為政在於惠民
第四章 苛政猛於虎
第五章 為政以德不以力
第六章 天下歸於仁
第七章 保民而王
卷二 粱惠王下
第一章 與民同樂
第二章 分享無大,獨占無小
第三章 小大之辯
第四章 畜君無尤
第五章 己所欲,推於人
第六章 在職敬事
第七章 為天下得人難
第八章 害民者賊
第九章 君子思不出其位
第十章 取之有道
第十一章 無德而得,必致災禍
第十二章 為善是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
第十三章 盡力就行
第十四章 天命難知,人道易守
第十五章 仁德與土地-
第十六章 行止由己,不由人
卷三 公孫丑上
第一章 待時而作,順勢而行
第二章 道德源於內心
第三章 以德服人
第四章 自求多福
第五章 讓利於民
第六章 人之四端
第七章 仁德是人最好的歸所
第八章 與人為善
第九章 中庸之道
卷四 公孫丑下
第一章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章 仁者不可屈
第三章 無可無不可
第四章 過則勿憚改
第五章 有位則有責
第六章 知言而言
第七章 不以天下儉其親
第八章 正己然后可以弘道
第九章 過而改之,善莫大焉
第十章 放於利而行,多怨
第十一章 為人着想
第十二章 君子屈於弘道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離婁上
卷八 離婁下
卷九 萬章上
卷十 萬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盡心上
卷十四 盡心下
第一章 君子不言利
第二章 有德而后樂
第三章 為政在於惠民
第四章 苛政猛於虎
第五章 為政以德不以力
第六章 天下歸於仁
第七章 保民而王
卷二 粱惠王下
第一章 與民同樂
第二章 分享無大,獨占無小
第三章 小大之辯
第四章 畜君無尤
第五章 己所欲,推於人
第六章 在職敬事
第七章 為天下得人難
第八章 害民者賊
第九章 君子思不出其位
第十章 取之有道
第十一章 無德而得,必致災禍
第十二章 為善是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
第十三章 盡力就行
第十四章 天命難知,人道易守
第十五章 仁德與土地-
第十六章 行止由己,不由人
卷三 公孫丑上
第一章 待時而作,順勢而行
第二章 道德源於內心
第三章 以德服人
第四章 自求多福
第五章 讓利於民
第六章 人之四端
第七章 仁德是人最好的歸所
第八章 與人為善
第九章 中庸之道
卷四 公孫丑下
第一章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章 仁者不可屈
第三章 無可無不可
第四章 過則勿憚改
第五章 有位則有責
第六章 知言而言
第七章 不以天下儉其親
第八章 正己然后可以弘道
第九章 過而改之,善莫大焉
第十章 放於利而行,多怨
第十一章 為人着想
第十二章 君子屈於弘道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離婁上
卷八 離婁下
卷九 萬章上
卷十 萬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盡心上
卷十四 盡心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