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綱要

中國通史綱要
定價:408
NT $ 355
  • 作者:白壽彝(主編)
  •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6-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5737066
  • ISBN13:9787505737068
  • 裝訂:613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中國通史綱要》精裝典藏本以簡明的形式和深入淺出的語言,清晰地勾勒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在對當代中國的地理、人口、民族等方面進行概述之后,白壽彝先生將中國歷史划分為遠古時期、神話和傳說時期、商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五代宋元時期、明清時期以及近代的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時期,並分別對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狀況進行了精要的陳述。揭示出其內在特點和規律,反映了白壽彝先生對中國歷史的新思考。

白壽彝(1909—2000),回族,河南開封人。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民族理論工作者。曾為雲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建國后,同郭沫若、范文瀾等創辦了新中國史學會;創辦了《光明日報》的《歷史教學》半月刊,與劉大年等發起創辦了《歷史研究》雜志;主持了《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

改革開放后,任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創辦了史學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划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等。

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史學概論》《史學論集》《中國史學史》《中國交通史》《中國通史綱要》《民族宗教論集》《回族人物志》、《中國回族史》等。

國家教育部稱他「年高德劭,學識淵博,教書育人,譽滿學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贊他「為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史學會認為他「學術的追求,是創新的意識,批判繼承祖國文學遺產,成自得之學;學術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變,關注祖國歷史的興衰,思考民族的未來。」
 

目錄

第一章 敘論
一、陸地面積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 /1
二、五十多個民族,十多億人口 /4
三、一百七十萬年和三千六百年 /8
第二章 遠古的遺存
一、從元謀猿人到北京猿人。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16
二、丁村人和山頂洞人。工具的進步,裝飾品的出現 /18
三、仰韶文化所見母系氏族社會 /21
四、龍山文化時期的父系氏族社會 /24
第三章 古老的神話和傳說
一、古老的部落 /29
二、部落首領,神和神的兒子們 /30
三、夏的「家天下」/32
第四章 商周奴隸制國家
一、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35
二、商奴隸主王朝 /38
三、商代的社會經濟 /42
四、周的興起和周奴隸主王朝的建立 /44
五、周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48
六、周由盛而衰 /50
第五章 東周初年和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
一、東周初年和春秋時期。大國爭霸 /52
二、戰國時期七雄的斗爭 /55
三、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 /58
四、儒墨。諸子。楚辭 /62
第六章 秦漢時期。封建社會的成長
一、秦,第一個封建皇朝 /70
二、秦末農民大起義 /72
三、西漢皇朝的建立和鞏固 /75
四、西漢的盛世 /77
五、西漢的衰落。綠林、赤眉軍大起義 /81
六、東漢皇朝的建立和長期的動盪。黃巾軍大起義 /85
七、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90
八、封建關系的成長 /93
第七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發展
一、三國鼎立 /97
二、兩晉和十六國 /101
三、南北朝 /106
四、隋皇朝的建立。隋末農民大起義 /114
五、唐皇朝的盛世 /118
六、唐中葉的變亂 /125
七、唐皇朝的沒落。唐末農民大起義 /131
八、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136
九、封建關系的發展。民族雜居地區的封建化 /142
第八章 五代宋元時期。封建社會的繼續發展
一、五代十國 /147
二、北宋皇朝的興亡。王小波和方臘起義 /151
三、遼,夏,金。它們跟北宋的關系 /156
四、宋金的南北分立。鍾相、楊麼和紅襖軍起義 /159
五、蒙古的興起。夏、金和南宋的滅亡 /164
六、元皇朝的建立。元末農民大起義 /168
七、社會生產力的繼續發展。經濟重心的南移 /174
八、封建關系的繼續發展。廣大邊區的封建化 /178
九、中外交通的發展 /182
第九章 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的衰老
一、明皇朝的建立 /186
二、明皇朝的中衰。流民礦徒的起義 /191
三、明皇朝的腐朽。農民起義的繼續 /194
四、滿族的興起。明末農民大起義。明皇朝的滅亡 /200
五、大順農民政權。南明諸王。清初的統一活動 /208
六、清皇朝統治的加強 /213
七、清皇朝的衰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義 /219
八、封建社會的衰老。封建勢力禁錮下的資本主義萌芽 /223
九、西方殖民勢力的東來 /230
第十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民主主義革命
一、鴉片戰爭 /236
二、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興起和發展 /239
三、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侵占中國領土 /242
四、太平天國后期的斗爭 /246
五、鴉片戰爭以后的學術文化 /249
六、外國的經濟侵略和官員們的洋務活動 /251
七、早期的中國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西方近代科學的傳入 /253
八、中國邊疆地區在侵略勢力下的危機 /257
九、中日戰爭和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活動 /260
十、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維新運動 /263
十一、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267
十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 /270
十三、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274
十四、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成立和清皇朝的滅亡 /276
十五、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279
十六、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思想、文藝和科學技術 /283
十七、中國革命的新曙光 /287
第十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繼續。新民主主義革命
一、五四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92
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 /302
三、北洋軍閥勢力的演變。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307
四、北伐戰爭。國民革命的失敗 /317
五、國民黨統治的確立。蘇維埃革命的開始 /325
六、國民黨各派勢力的消長。蘇維埃區域的開辟 /330
七、九一八事變和全國抗日民主運動高潮。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國策 /340
八、國民黨政府的法西斯統治。蘇維埃革命的深入和擴大。紅軍的長征 /346
九、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產生。國民黨統治區經濟的變化 /355
十、由國內戰爭向抗日戰爭的過渡 /361
十一、七七事變和全國抗戰的開始。三種不同性質政權並存局面的出現 /370
十二、相持階段到來后抗戰形勢的演變 /381
十三、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抗戰中期的國民黨統治區和解放區 /391
十四、抗戰后期的政治斗爭。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400
十五、各黨派的建國主張。政治協商會議 /409
十六、全面內戰的爆發。中國軍事政治形勢的根本轉折 /416
十七、南京政權的覆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427
十八、哲學、史學、自然科學、文學 /438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