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譯了著名美術史家巫鴻教授自1985年以來發表的31篇論文。
這些論文圍繞着「禮儀美術」這一基本概念討論了中國上古和中古美術中的多項藝術傳統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銅禮器,東周以降的墓葬藝術,佛教、道教美術的產生和初期發展等。
這些論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獻證據,以擴大美術史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作者結合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論,探討建築、雕塑、畫像和器物等各種視覺形象的組合以及與人類行為及思維的有機聯系。其分析對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圖像,而包括了對視覺環境的復原以及對藝術品的創作動因、社會環境、禮儀功能以及觀者反應的考察。
文章中的討論往往在兩個層面上進行,除了對具體歷史問題的考察,還反思有關的學術史和研究方法。
相當一批論文從比較文化史的角度探討了中國古代美術的特殊物質性和視覺傳統,對重新思考中國美術史的敘事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巫鴻,著名藝術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1972—1978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系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受聘支持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0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鄭岩,先后就讀於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學系,歷史學博士。曾任職於山東省博物館,現任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著有《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中國表情》等書。王睿,先后就讀於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學碩士。現任職於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除從事田野考古發掘外,主要研究中國早期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