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之天橋為背景平台,敘述了明清六百多年來天橋的歷史變遷及學者、詩人眼中的天橋;以美妙的筆觸描摹了天橋初期的游樂及曲藝雜技的演變,再現了天橋熱鬧的場景及豐富的歷史涵蘊;獨辟章節細致地刻畫了那個時代活靈活現的藝人及令人嘆為觀止的絕技;另外,還以天橋之歷史風情的展現為重點,介紹了天橋的攤販情況及天橋美味的吃食,是張次溪關於民國天橋開山扛鼎之作,《天橋叢談》以其資料之豐富、翔實,歷來為曲藝、雜技、戲曲等方面的學者所重視,其經典地位無人能撼。
張次溪(1909-1968),著名史學家、方志學家。名涵銳、仲銳,字次溪,號江裁,廣東東莞篁村水圍鄉人。少時隨父母在京生活。20世紀30年代初畢業於北平孔教大學。曾在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從事北平史籍整理研究工作。一生熱衷於北京天橋的民間曲藝雜技、藝人及民俗生活的調查研究。新中國成立后,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從事《辛亥革命》歷史資料叢刊的收集整理和編輯工作。著有《人民首都的天橋》《齊白石的一生》《莞鄉煙水錄》等,編有《北平志》《北平歲時志》《北平天橋志》《北平廟宇碑刻目錄》《陶然亭小記》《燕都梨園史料》《京津風土叢書》《江蘇通志》《清代學人年鑒》《天橋一覽》《天橋志》《天橋景物圖錄》及《北京嶺南文物志》(與葉恭綽合編)四十余種。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