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中小學課程里都會碰到某種程度的數學證明,有些人甚至把做數學與進行數學證明等同起來。但究竟數學證明這種功夫在數學活動中有何作用?它是否真正確立了無可置疑的結論?它是事后的裝扮功夫抑或它能導致前所未知的新發現?這種獨特的思考方式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蕭文強編着的這本《數學證明(珍藏版)》從數學史的角度出發,試以大量實例與讀者探討以上問題。
目錄
一 證明的由來
1.1 證明的作用是什麼
1.2 數學證明的由來
1.3 古代希臘的數學證明
1.4 證明方法不限於數學
1.5 東方古代社會的數學證明
二 證明的功用
2.1 直觀可靠嗎
2.2 證明可靠嗎
2.3 證明是完全客觀的嗎
2.4 證明與信念
2.5 證明與理解
三 證明與理解(一)
3.1 一個數學認知能力的實驗
3.2 二次方程的解的公式
3.3 希臘《原本》里的勾股定理
3.4 劉徽的一題多證
3.5 高斯的一題多證
四 證明與理解(二)
4.1 歐拉的七橋問題
4.2 歐拉的多面體公式
4.3 幾個重要的不等式
五 證明與理解(三)
5.1 一條關於正多邊形的幾何定理
5.2 薄餅與三明治
5.3 微積分基本定理
5.4 舞伴的問題
5.5 幾個著名的反例
六 證明與理解(四)
6.1 四色問題
6.2 費馬最后定理
6.3 一致收斂的函數序列
七 反證法
7.1 兩個古老的反證法證明
7.2 間接證明與反證法
7.3 逆否命題
7.4 施坦納一李密士定理
7.5 反證法在數學以外的運用
八 存在性證明
8.1 兩個頭發根數相同的人
8.2 一條古老的存在性定理
8.3 數學乎神學乎
8.4 高斯類數猜想的征服
8.5 存在性證明的功用
8.6 極值問題的解的存在性
8.7 有理數與無理數
8.8 代數數與超越數
九 不可能性證明
9.1 十五方塊的玩意
9.2 一個很古老的不可能性證明
9.3 古代三大難題
9.4 不可能證明的證明
9.5 希爾伯特的問題
十一 次親身經歷:最長周長的內接多邊形
10.1 一個熟悉的問題
10.2 初步的試驗結果
10.3 旁敲側擊
10.4 艱苦戰斗
10.5 撥開雲霧見青天
10.6 各歸其位
10.7 余音未了
附錄
后記
人名中外文對照表
1.1 證明的作用是什麼
1.2 數學證明的由來
1.3 古代希臘的數學證明
1.4 證明方法不限於數學
1.5 東方古代社會的數學證明
二 證明的功用
2.1 直觀可靠嗎
2.2 證明可靠嗎
2.3 證明是完全客觀的嗎
2.4 證明與信念
2.5 證明與理解
三 證明與理解(一)
3.1 一個數學認知能力的實驗
3.2 二次方程的解的公式
3.3 希臘《原本》里的勾股定理
3.4 劉徽的一題多證
3.5 高斯的一題多證
四 證明與理解(二)
4.1 歐拉的七橋問題
4.2 歐拉的多面體公式
4.3 幾個重要的不等式
五 證明與理解(三)
5.1 一條關於正多邊形的幾何定理
5.2 薄餅與三明治
5.3 微積分基本定理
5.4 舞伴的問題
5.5 幾個著名的反例
六 證明與理解(四)
6.1 四色問題
6.2 費馬最后定理
6.3 一致收斂的函數序列
七 反證法
7.1 兩個古老的反證法證明
7.2 間接證明與反證法
7.3 逆否命題
7.4 施坦納一李密士定理
7.5 反證法在數學以外的運用
八 存在性證明
8.1 兩個頭發根數相同的人
8.2 一條古老的存在性定理
8.3 數學乎神學乎
8.4 高斯類數猜想的征服
8.5 存在性證明的功用
8.6 極值問題的解的存在性
8.7 有理數與無理數
8.8 代數數與超越數
九 不可能性證明
9.1 十五方塊的玩意
9.2 一個很古老的不可能性證明
9.3 古代三大難題
9.4 不可能證明的證明
9.5 希爾伯特的問題
十一 次親身經歷:最長周長的內接多邊形
10.1 一個熟悉的問題
10.2 初步的試驗結果
10.3 旁敲側擊
10.4 艱苦戰斗
10.5 撥開雲霧見青天
10.6 各歸其位
10.7 余音未了
附錄
后記
人名中外文對照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