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岡田英弘看來,歷史分別於公元前五世紀與公元前100年,誕生於中華文明與地中海文明。而創造歷史這項文化的是兩位天才。一位是東方中國,以漢文寫下《史記》的司馬遷,另一位則是在西方地中海世界,以希臘語寫下《歷史》的希羅多德。
司馬遷的《史記》是皇帝制度的歷史,敘述的是王朝更迭、皇帝變遷。在他所確立的歷史敘述中,無論現實世界發生了多大變化,記述時都會盡量規避「正統」的變化。希羅多德所「創造」出的地中海型歷史,記敘的是強國變弱、小國變強等命運的轉換,確立了「歐洲戰勝亞洲是歷史的宿命」這樣的歷史觀。
就這樣,擁有歷史的兩大文明——中華文明與地中海文明,各自在創造出固有的歷史觀之后,在各自的地區里以各自的歷史架構書寫歷史,直到公元十三世紀,蒙古帝國的出現打通了東西藩籬。隨着蒙古軍隊四處征戰吞沒大半歐亞大陸,讓中華文明與地中海文明得以連接,兩大歷史文化首度接觸。覆蓋整個歐亞大陸的世界史從此變得可能,至此,人類文明方才真正進入世界史的時代。而這,也正是蒙古史的文明意義。
岡田英弘,「東京文獻學派」第四代代表人物,專攻日本古代史、中國史、蒙古史,在蒙古史領域成就尤受矚目。1931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57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系,因參與「滿文老檔」譯注工作,年僅26歲便獲得日本學士院會員的殊榮,成為日本學界史上最年輕的學士院會員。從1966年到1993年這二十余年間,任教於東京外國語大學,直到退休。
主要作品有《康熙帝的信件》《成吉思汗》《世界史的誕生》《蒙古帝國的興亡》《從蒙古帝國到大清帝國》等。
岡田英弘對於世界史的推廣,與追求超越民族主義的新清史學派,同樣強調消解傳統歷史書寫中的東西界限,並試圖從全球史的視野重新詮釋東亞文明。美國新清史領軍人物——哈佛大學教授歐立德是他的入室弟子。
目錄
前言
第1章1206年的天命—世界史從這里揭開序幕
成吉思汗
蒙古之外的世界
羅斯的公爵們
立陶宛人
東羅馬帝國
阿尤布家族
西歐
統治世界的天命
歷史是文化
沒有歷史的文明——印度文明
沒有歷史的文明——瑪雅文明
對抗文明的歷史文化
第2章對立的歷史——地中海文明的歷史文化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
被扭曲的神話
對立的歷史觀
《舊約聖經》的歷史觀
《啟示錄》的歷史觀
東西的對立
第3章皇帝的歷史——中國文明的歷史文化
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的構成
五帝
東夷的夏
北狄的殷
西戎的周
西戎的秦
正統的理論
班固的《漢書》——儒教
正史架構的定型
正史架構的裂痕
正史的缺陷
第4章創造世界史的草原民族
草原的游牧民族
中央歐亞草原之道
印歐人
匈奴帝國的出現
游牧帝國的理論
匈人的出現
羅馬「帝國」的虛構
第二階段的中國——鮮卑
漢語的變遷
第5章游牧帝國的成長——從突厥到契丹
阿瓦爾人的出現
突厥人的出現
斯拉夫人的出現
突厥文字
西藏文字
回鶻人的祖先
中國的突厥人
契丹帝國
基督教傳向蒙古高原
黨項人
可薩汗國
羅斯人的出現
欽察人
第6章蒙古帝國創造世界
《資治通鑒》的中華思想
金帝國
資本主義的萌芽
蒙古人的出現
蒙古的發展
伊斯蘭世界的突厥人
征服歐洲
征服西亞
征服南宋
蒙古帝國的構造
蒙古帝國創造的各國國民
蒙古的繼承國——中國
蒙古與儒教
清朝復興蒙古帝國
蒙古的繼承國——俄羅斯
奧斯曼帝國——民族主義
蒙古與資本主義經濟
大陸帝國與海洋帝國
第7章從東洋史與西洋史到世界史
日本史、東洋史、西洋史的三大領域
日本史的特征
中國型的西洋史
東洋史的失敗
蒙古帝國讓世界史變得可能
拉希德丁•哈馬丹尼的《史集》
貢噶多吉的《紅史》
杜撰的《元朝秘史》
《蒙古源流》
單一世界史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的解說
后記
第1章1206年的天命—世界史從這里揭開序幕
成吉思汗
蒙古之外的世界
羅斯的公爵們
立陶宛人
東羅馬帝國
阿尤布家族
西歐
統治世界的天命
歷史是文化
沒有歷史的文明——印度文明
沒有歷史的文明——瑪雅文明
對抗文明的歷史文化
第2章對立的歷史——地中海文明的歷史文化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
被扭曲的神話
對立的歷史觀
《舊約聖經》的歷史觀
《啟示錄》的歷史觀
東西的對立
第3章皇帝的歷史——中國文明的歷史文化
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的構成
五帝
東夷的夏
北狄的殷
西戎的周
西戎的秦
正統的理論
班固的《漢書》——儒教
正史架構的定型
正史架構的裂痕
正史的缺陷
第4章創造世界史的草原民族
草原的游牧民族
中央歐亞草原之道
印歐人
匈奴帝國的出現
游牧帝國的理論
匈人的出現
羅馬「帝國」的虛構
第二階段的中國——鮮卑
漢語的變遷
第5章游牧帝國的成長——從突厥到契丹
阿瓦爾人的出現
突厥人的出現
斯拉夫人的出現
突厥文字
西藏文字
回鶻人的祖先
中國的突厥人
契丹帝國
基督教傳向蒙古高原
黨項人
可薩汗國
羅斯人的出現
欽察人
第6章蒙古帝國創造世界
《資治通鑒》的中華思想
金帝國
資本主義的萌芽
蒙古人的出現
蒙古的發展
伊斯蘭世界的突厥人
征服歐洲
征服西亞
征服南宋
蒙古帝國的構造
蒙古帝國創造的各國國民
蒙古的繼承國——中國
蒙古與儒教
清朝復興蒙古帝國
蒙古的繼承國——俄羅斯
奧斯曼帝國——民族主義
蒙古與資本主義經濟
大陸帝國與海洋帝國
第7章從東洋史與西洋史到世界史
日本史、東洋史、西洋史的三大領域
日本史的特征
中國型的西洋史
東洋史的失敗
蒙古帝國讓世界史變得可能
拉希德丁•哈馬丹尼的《史集》
貢噶多吉的《紅史》
杜撰的《元朝秘史》
《蒙古源流》
單一世界史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的解說
后記
序
十九年前,我曾寫過一篇名為《世界史是否成立》的文章(《歷史與地理》211,1973年4月)。文章中指出,「世界史一詞在我們心中所喚起的是兩個近乎矛盾的觀念相互重疊,整體的輪廓模糊不清,很難掌握」。這兩個觀念其一是明治時期以來的「萬國史」。「萬國史」是在明治初期,面對同一時間突然大量來襲的各國西洋人,為了與他們交涉,日本人急需知道對手的背景。因此,從希臘、羅馬開始,一直到明治維新前后在日本互爭長短的法國、英國為止,萬國史敘述了西洋各國的興亡盛衰。「萬國史」改編自歐洲人的「原書」,但由於改編的是日本人,因此在選擇記述的事項時,是根據日本人所持有的傳統歷史觀,也就是從漢文書典中所學到的中國「正史」觀。
對於接受中國文化熏陶超過千年以上的日本人而言,歷史的重點在於哪一個政權被授予「天命」,屬於「正統」。為此,「萬國史」記載的對象實質上僅限於從希臘、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日耳曼分支出來的英國、法國以及德國。這說明了「天命」傳遞的順序,也代表承認明治時期三大列強的「正統」。這個中國型的「萬國史」屬於「西洋史」,與源自中國史的「東洋史」並列,這就是日本歷史學的現狀。
無論是「東洋史」或是「西洋史」,兩者皆以中國型的「天命」與「正統」史觀的理論為基礎。而兩者是各自獨立撰寫完成的歷史,基本上無法相提並論。日本人想盡辦法修改「東洋史」,希望能夠更接近「西洋史」。這些方法或是將「東洋史」以時代區分,或是另外撰寫東西文化交流史、塞外史、社會經濟史。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在不自覺地將日本人的歷史觀根於中國型歷史的情況之下,將「西洋史」的用語表面上套用在「東洋史」上,最后都招致失敗,更遑論歷史學的統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學制改革,將東洋史與西洋史合並,出現了「世界史」這個科目。
但事實上,將東西洋史合並是一個無理的要求。就算兩者都是建立在中國型的「正統」思想上,但東西方的「天命」相互對立,就好像水和油無法兼容一般。在日本高中世界史的教材里,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矛盾。將東西洋各自呈現縱向的脈絡橫切之后相互堆疊,無論對教學的人或是學習的人而言,都是不合邏輯的事情。我聽說很多日本高中老師在教西洋史的時候,會從世界史的教科書中取西洋史的部分,等到教東洋史的時候再取東洋史的部分,將東西洋史分開教授。這樣一來,「世界史」和過去完全沒有分別。
另外,合並東洋史與西洋史的「世界史」,當中竟然沒有包含屬於「國史」的日本史。這樣的做法導致在日本的學校里,日本人所學的是將日本排除在外的世界史。就好像日本不屬於這個世界一般,日本的歷史與世界史毫無關系,日本也沒有對世界有任何的影響。如此一來,應該學習的「世界史」大事選項當中完全沒有與日本相關的觀點,學的大事愈多,邏輯愈混亂。想當然地,世界史的知識只會愈來愈雜亂無章。
《世界史是否成立》一文的最后我以「最起碼在現在的日本,真正的世界史並不成立。但就算如此,學校卻不得不教授世界史。要解決這樣的矛盾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從大學聯考中廢除世界史這個科目」當作總結。但我並不滿意這個悲觀的結論。正如同明治時期的日本人需要「萬國史」一般,姑且不論大學聯考,現代的日本人還是需要世界史,需要重新創造出符合邏輯的世界史。
為此,我們必須重新認知,歷史屬於地域性,並不具有普遍性。是屬於創造出東洋史的中國世界與創造出西洋史的地中海世界兩者的特有文化。在這樣的認知之下,知道從中央歐亞大陸的草原分別向東西發展的勢力創造出了中國世界和地中海世界,經過不斷地變化,演變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沿着這樣的邏輯,才有可能記述單一的世界史。
對於接受中國文化熏陶超過千年以上的日本人而言,歷史的重點在於哪一個政權被授予「天命」,屬於「正統」。為此,「萬國史」記載的對象實質上僅限於從希臘、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日耳曼分支出來的英國、法國以及德國。這說明了「天命」傳遞的順序,也代表承認明治時期三大列強的「正統」。這個中國型的「萬國史」屬於「西洋史」,與源自中國史的「東洋史」並列,這就是日本歷史學的現狀。
無論是「東洋史」或是「西洋史」,兩者皆以中國型的「天命」與「正統」史觀的理論為基礎。而兩者是各自獨立撰寫完成的歷史,基本上無法相提並論。日本人想盡辦法修改「東洋史」,希望能夠更接近「西洋史」。這些方法或是將「東洋史」以時代區分,或是另外撰寫東西文化交流史、塞外史、社會經濟史。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在不自覺地將日本人的歷史觀根於中國型歷史的情況之下,將「西洋史」的用語表面上套用在「東洋史」上,最后都招致失敗,更遑論歷史學的統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學制改革,將東洋史與西洋史合並,出現了「世界史」這個科目。
但事實上,將東西洋史合並是一個無理的要求。就算兩者都是建立在中國型的「正統」思想上,但東西方的「天命」相互對立,就好像水和油無法兼容一般。在日本高中世界史的教材里,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矛盾。將東西洋各自呈現縱向的脈絡橫切之后相互堆疊,無論對教學的人或是學習的人而言,都是不合邏輯的事情。我聽說很多日本高中老師在教西洋史的時候,會從世界史的教科書中取西洋史的部分,等到教東洋史的時候再取東洋史的部分,將東西洋史分開教授。這樣一來,「世界史」和過去完全沒有分別。
另外,合並東洋史與西洋史的「世界史」,當中竟然沒有包含屬於「國史」的日本史。這樣的做法導致在日本的學校里,日本人所學的是將日本排除在外的世界史。就好像日本不屬於這個世界一般,日本的歷史與世界史毫無關系,日本也沒有對世界有任何的影響。如此一來,應該學習的「世界史」大事選項當中完全沒有與日本相關的觀點,學的大事愈多,邏輯愈混亂。想當然地,世界史的知識只會愈來愈雜亂無章。
《世界史是否成立》一文的最后我以「最起碼在現在的日本,真正的世界史並不成立。但就算如此,學校卻不得不教授世界史。要解決這樣的矛盾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從大學聯考中廢除世界史這個科目」當作總結。但我並不滿意這個悲觀的結論。正如同明治時期的日本人需要「萬國史」一般,姑且不論大學聯考,現代的日本人還是需要世界史,需要重新創造出符合邏輯的世界史。
為此,我們必須重新認知,歷史屬於地域性,並不具有普遍性。是屬於創造出東洋史的中國世界與創造出西洋史的地中海世界兩者的特有文化。在這樣的認知之下,知道從中央歐亞大陸的草原分別向東西發展的勢力創造出了中國世界和地中海世界,經過不斷地變化,演變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沿着這樣的邏輯,才有可能記述單一的世界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