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有相關研究基礎上,具體到國別,細化到產業,並上升至戰略,利用作者2006年提出的工業化綜合評價體系,測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進一步根據沿線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測度結果,分階段對沿線國家的基本情況、經濟概況及其與*國的經貿往來情況進行簡要評述,對當前深刻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業化水平和經濟發展狀況,進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黃群慧,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人員,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Ⅰ 總報告
1 導論
一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
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范圍界定
三 「一帶一路」戰略已有研究評述
四 本書的結構安排和主要內容
2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水平與產能合作
一 沿線國家工業化水平評價
二 中國與「一帶一路」其他沿線國家產能合作基礎
三 中國與「一帶一路」其他沿線國家產能合作戰略
四 小結
Ⅱ 前工業化篇
3 前工業化國家
尼泊爾
Ⅲ 工業化初期篇
4 工業化初期前段國家
一 塔吉克斯坦
二 柬埔寨
三 緬甸
四 東帝汶
五 阿富汗
5 工業化初期中段國家
一 老撾
二 巴基斯坦
6 工業化初期后段國家
一 吉爾吉斯斯坦
二 烏茲別克斯坦
三 越南
四 孟加拉國
五 不丹
六 印度
七 也門
Ⅳ 工業化中期篇
7 工業化中期前段國家
一 敘利亞
二 亞美尼亞
三 阿爾巴尼亞
四 摩爾多瓦
8 工業化中期中段國家
一 蒙古
二 菲律賓
三 印度尼西亞
四 埃及
五 格魯吉亞
9 工業化中期后段國家
一 斯里蘭卡
二 烏克蘭
三 馬其頓
四 波黑
五 黑山
六 阿塞拜疆
七 伊拉克
Ⅴ 工業化后期篇
10 工業化后期前段國家
一 哈薩克斯坦
二 土庫曼斯坦
三 泰國
四 文萊
五 馬爾代夫
六 巴勒斯坦
七 伊朗
八 阿曼
九 卡塔爾
十 科威特
十一 阿聯酋
十二 沙特阿拉伯
十三 保加利亞
11 工業化后期中段國家
一 俄羅斯
二 塞爾維亞
三 克羅地亞
四 羅馬尼亞
五 巴林
六 約旦
12 工業化后期后段國家
一 馬來西亞
二 斯洛伐克
三 波蘭
四 愛沙尼亞
五 斯洛文尼亞
六 白俄羅斯
七 立陶宛
八 拉脫維亞
九 匈牙利
十 捷克
十一 黎巴嫩
十二 土耳其
Ⅵ 后工業化篇
13 后工業化國家
一 以色列
二 新加坡
14 后記
1 導論
一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
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范圍界定
三 「一帶一路」戰略已有研究評述
四 本書的結構安排和主要內容
2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水平與產能合作
一 沿線國家工業化水平評價
二 中國與「一帶一路」其他沿線國家產能合作基礎
三 中國與「一帶一路」其他沿線國家產能合作戰略
四 小結
Ⅱ 前工業化篇
3 前工業化國家
尼泊爾
Ⅲ 工業化初期篇
4 工業化初期前段國家
一 塔吉克斯坦
二 柬埔寨
三 緬甸
四 東帝汶
五 阿富汗
5 工業化初期中段國家
一 老撾
二 巴基斯坦
6 工業化初期后段國家
一 吉爾吉斯斯坦
二 烏茲別克斯坦
三 越南
四 孟加拉國
五 不丹
六 印度
七 也門
Ⅳ 工業化中期篇
7 工業化中期前段國家
一 敘利亞
二 亞美尼亞
三 阿爾巴尼亞
四 摩爾多瓦
8 工業化中期中段國家
一 蒙古
二 菲律賓
三 印度尼西亞
四 埃及
五 格魯吉亞
9 工業化中期后段國家
一 斯里蘭卡
二 烏克蘭
三 馬其頓
四 波黑
五 黑山
六 阿塞拜疆
七 伊拉克
Ⅴ 工業化后期篇
10 工業化后期前段國家
一 哈薩克斯坦
二 土庫曼斯坦
三 泰國
四 文萊
五 馬爾代夫
六 巴勒斯坦
七 伊朗
八 阿曼
九 卡塔爾
十 科威特
十一 阿聯酋
十二 沙特阿拉伯
十三 保加利亞
11 工業化后期中段國家
一 俄羅斯
二 塞爾維亞
三 克羅地亞
四 羅馬尼亞
五 巴林
六 約旦
12 工業化后期后段國家
一 馬來西亞
二 斯洛伐克
三 波蘭
四 愛沙尼亞
五 斯洛文尼亞
六 白俄羅斯
七 立陶宛
八 拉脫維亞
九 匈牙利
十 捷克
十一 黎巴嫩
十二 土耳其
Ⅵ 后工業化篇
13 后工業化國家
一 以色列
二 新加坡
14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5折$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