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世界科技成果博覽會在美國費城舉行。美國參展的是發報機,英國參展的是蒸汽機,中國參展的是一只挖耳勺和一雙小腳女人的綉花鞋。及至20世紀80年代,還有美國人說,中國的火箭像小孩玩耍的鞭炮!而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上,美國人和法國人早就靠火箭發射掙得數以億計的美元,中國的火箭卻只能躺在冰冷的庫房里望「洋」興嘆。面對風生水起、財源滾滾的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中國的火箭怎麽辦?
《中國長征號》寫的正是中國長征號火箭頂著壓力走出國門、冒著風險擠進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故事。作品對中國火箭從國內試驗軌道轉入國際商業發射軌道的現實困境作了客觀的陳述,對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殘酷競爭作了深層的透視,對中美間的矛盾沖突作了真實的表達,對火箭專家的精神壓力和靈魂陣痛作了犀利的剖析,對發射場的幾次爆炸作了大膽的披露。
其風險與艱難、痛苦與心酸,一如蘇聯火箭專家所言:搞火箭的人,不是過早死亡,也會得神經分裂症;二如中國專家感嘆: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商業發射,絕不亞於當年搞「兩彈一星」!
李鳴生,四川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報告專家委員會委員。供職於解放軍總政治部。著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863》《全球尋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及「航天七部曲」等二十六部,小說、電視劇、電視電影紀錄片多部。作品曾獲三屆魯迅文學獎、三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三屆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當代》文學獎、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中國三十年優秀報告文學獎、中國長篇廣播金獎、上海重大文藝工程精品圖書獎、徐遲優秀報告文學獎、全軍文學作品特等獎等二十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