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互聯網思維」案例
「共享經濟」風口的企業必備MBA式讀本
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划企業級著作
一個「地球已無法阻止」的APP
成立僅五年,估值卻高達500億美元
不投一分錢廣告,憑「創意營銷」席卷全球
揭秘Uber成功背后的「秘密花園」與商業邏輯
本書特色:
可讀性:首度揭秘Uber背后的商業模式、創意營銷和版圖擴張的關鍵要素。
應用性: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下,解析傳統企業如何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全面性:以Uber為主線,兼顧滴滴、快的、易到、神州等主流打車軟件,全面揭示「互聯網+交通」。
曹磊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國內「互聯網+」領域最具知名度的權威專家,中國第一套《互聯網+》系列著作總編輯,中國「互聯網+」智庫發起人。專注傳播、研究與推動「互聯網+」落地,深入洞察戰略與思維、規划與實施、傳統企業「觸電」與O2O等領域。不僅服務數十家互聯網與傳統上市公司、行業巨頭,還輔導大量創業型企業成長、融資,在國內業界享有較高威望。被清華、浙大、上海交大等多所國內一流大學聘為客座教授,累計演講和培訓數百場。編著十余部「互聯網+」與電商系列暢銷書,是「互聯網+」國家戰略智庫專家,擁有近萬名被稱為「炒粉」的高端「粉絲」用戶。
目錄
推薦序 「共享經濟」具備顛覆性能量
自序一「共享經濟」的「雙面人」
自序二「共享經濟」將重新定義未來
第1章 為什麼是Uber、滴滴與快的
1.1內外交困——出租車行業迎變革
1.2模式重構——打車軟件直面行業痛點
1.3優勝劣汰——市場競爭的殘酷法則
14互聯網+交通——智能出行的熱潮
第2章 Uber為何掀起商業模式革命浪潮
2.1案例概述——打車軟件鼻祖
2.2產品定位——不只是創新
2.3國際擴張——布局全球的野心
2.4創始人——身家50億美元的「斗牛士」
2.5駛入中國——改造還是迷途
第3章 「互聯網+出行」的戰國時代
3.1滴滴、快的——跨國效仿與創新
3.2易到用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3.3神州專車——傳統租車的突圍
3.4Lyft—打着拼車的名義玩社交
3.5專車——不只是一種商業模式
第4章 Uber的營銷與運營策略
4.1全球營銷——只有你想不到
4.2營銷創意——為何層出不窮
4.3「吸粉」秘訣——打車軟件的明星
4.4Uber中國的市場營銷秘籍
第5章 Uber崛起背后的商業邏輯與思維
5.1Uber模式的核心與商業邏輯
5.2Uber背后的社交屬性——移動互聯網的本質
5.3從0到1
5.4Uber模式的社會經濟學思考
5.5Uber該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第6章 Uber成功的關鍵因素
6.1體驗——獎勵政策+B2C模式
6.2安全——打車軟件的「保鏢」工作
6.3細分——小眾而深刻
6.4支付——入鄉隨俗
第7章 「Uber」的多維版圖
7.1Uber+機器人——無人駕駛的野心
7.2Uber+金融——顛覆與融合
7.3Uber+地圖——布局智能城市交通平台
7.4Uber+房地產——互聯網思維下的地產游戲
7.5Uber+攝影——入侵生活服務圈
第8章 Uber面臨的挑戰
8.1中國式刷單—Uber成了冤大頭
8.2Uber全球遭封殺——一部血淚史
8.3Uber中國迎挑戰——如何擺脫水土不服
8.4Uber面臨的法律和政策環境
8.5風口上的Uber將走向何方
第9章 Uber帶給我們的啟示
9.1給創業者——學Uber者生
9.2給企業——沒有傳統的企業
9.3給監管層——用互聯網思維實現共贏
9.4Uber生態鏈——打破傳統的經濟和商業體制
第10章 共享經濟
10.1共享經濟時代來臨
10.2共享經濟+出行
10.3共享經濟將滲透的九大行業
10.4共享經濟面臨的問題
10.5中國式共享經濟路在何方
附錄 名詞解釋
后記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智庫
參考文獻
自序一「共享經濟」的「雙面人」
自序二「共享經濟」將重新定義未來
第1章 為什麼是Uber、滴滴與快的
1.1內外交困——出租車行業迎變革
1.2模式重構——打車軟件直面行業痛點
1.3優勝劣汰——市場競爭的殘酷法則
14互聯網+交通——智能出行的熱潮
第2章 Uber為何掀起商業模式革命浪潮
2.1案例概述——打車軟件鼻祖
2.2產品定位——不只是創新
2.3國際擴張——布局全球的野心
2.4創始人——身家50億美元的「斗牛士」
2.5駛入中國——改造還是迷途
第3章 「互聯網+出行」的戰國時代
3.1滴滴、快的——跨國效仿與創新
3.2易到用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3.3神州專車——傳統租車的突圍
3.4Lyft—打着拼車的名義玩社交
3.5專車——不只是一種商業模式
第4章 Uber的營銷與運營策略
4.1全球營銷——只有你想不到
4.2營銷創意——為何層出不窮
4.3「吸粉」秘訣——打車軟件的明星
4.4Uber中國的市場營銷秘籍
第5章 Uber崛起背后的商業邏輯與思維
5.1Uber模式的核心與商業邏輯
5.2Uber背后的社交屬性——移動互聯網的本質
5.3從0到1
5.4Uber模式的社會經濟學思考
5.5Uber該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第6章 Uber成功的關鍵因素
6.1體驗——獎勵政策+B2C模式
6.2安全——打車軟件的「保鏢」工作
6.3細分——小眾而深刻
6.4支付——入鄉隨俗
第7章 「Uber」的多維版圖
7.1Uber+機器人——無人駕駛的野心
7.2Uber+金融——顛覆與融合
7.3Uber+地圖——布局智能城市交通平台
7.4Uber+房地產——互聯網思維下的地產游戲
7.5Uber+攝影——入侵生活服務圈
第8章 Uber面臨的挑戰
8.1中國式刷單—Uber成了冤大頭
8.2Uber全球遭封殺——一部血淚史
8.3Uber中國迎挑戰——如何擺脫水土不服
8.4Uber面臨的法律和政策環境
8.5風口上的Uber將走向何方
第9章 Uber帶給我們的啟示
9.1給創業者——學Uber者生
9.2給企業——沒有傳統的企業
9.3給監管層——用互聯網思維實現共贏
9.4Uber生態鏈——打破傳統的經濟和商業體制
第10章 共享經濟
10.1共享經濟時代來臨
10.2共享經濟+出行
10.3共享經濟將滲透的九大行業
10.4共享經濟面臨的問題
10.5中國式共享經濟路在何方
附錄 名詞解釋
后記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智庫
參考文獻
序
「共享經濟」具備顛覆性能量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一些公開場合的演講中常常開篇就講Uber案例,總能引起大家的共鳴。Uber的出現和發展是互聯網思維和「共享經濟」的生動實踐,也是傳統產業在「互聯網+」時代面臨機遇和挑戰的一個色彩鮮明的象征符號。
從創業初期到迅速崛起,直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Uber僅用了6年。6年里,它以一種近乎不可想象的速度完成了一個企業的全球擴張。在過去,這個時間往往是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的速度,還是商業的模式,或者是背后的種種質疑,這一切似乎都要歸功於互聯網。
互聯網發展進入Web 2.0時代以來,UGC(用戶原創內容)的出現不斷沖擊着傳統的信息內容領域,帶來傳媒生態的重大變革。然而,互聯網的力量似乎不僅限於此。隨着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日益成熟,互聯網開始與傳統產業發生關系並向縱深發展。這種趨勢不可阻擋。
2014年,Uber進入全球200多個城市,平均每1.8天新增一個城市。Uber完成最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后,其估值已經超過500億美元。盡管全球大多數國家還在Uber高效利用社會資源和監管缺位引發的安全問題之間糾結,但Uber及其追隨者已經沿着這條道路往前走了。無論是美國住宿共享的Airbnb、購物配送的Instacart,還是中國的滴滴、神州,都有大批的忠實用戶。
這些公司成功的秘訣在於,它們提供了一個平台,連接了物品所有者和需求者,改變了人們對物品所有權的概念,讓信息、物品和服務流動起來,並通過「中心調度+按需分配」的方式顯著提升了效率。這就是「共享經濟」所具備的顛覆性能量。當然,成功也得益於這些公司對於消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公司的戰略性布局一旦背離消費者的需求,就等於失去了創新的動力。即使戰略布局是正確且合乎未來發展方向的,比如DT或雲計算,只要這種戰略安排不直接指向消費者的具體需求,不直接指向價值創造的過程,就不可能產生直接的價值,不可能獲取等值的回報,從而使戰略布局成為一個燒錢的過程。
而Uber則緊緊圍繞着「用車出行」的話題及其痛點,深化了消費者社區的關系,通過一系列帶有公測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改變了消費者對未來世界的認知,並讓投資人相信他們有能力不斷豐富消費者的生活內容和生活體驗,有能力引導消費者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使這個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另一方面,「共享經濟」重構了社會關系結構。每個人都有很多閑置資源,如果能夠將這些資源有償讓渡給他人,那麼個體就擺脫了對傳統組織和傳統中介的依賴,也就改變了以前的生產制造協同關系。
從運營模式來講,Uber與司機的關系屬於合作而非傳統的雇用,司機可以自主選擇工作時間及時長。從這種角度來講,這種工作模式似乎為每個人提供了自由工作的可能,特別是廣大中產階層。在以往的社會環境中,自由職業者往往處在社會最高端或最低端,而共享經濟的到來卻給更多人提供了可能。
毫無疑問,Uber是互聯網創新之花結出的果實。但另一方面,Uber的出現動搖了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既有利益格局,新舊之間的糾葛通過用車安全等問題而顯現出來。幾年間,Uber在美國、法國、韓國、印度等地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如今,這種情況正在悄然改變,從2015年上半年以來,Uber已經在美國51個地方的立法機構獲得官方法律法規的支持。全球范圍內的趨勢同樣如此,包括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南非第四大省西開普敦省以及菲律賓全國在內的越來越多的政府和城市管理者正在擁抱創新技術所釋放的經濟活力。
今天,中國政府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到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划,這些一脈相承的政策將會培育中國經濟新動能,打造中國未來增長新引擎。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這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也是為共享經濟明確「元規則」的極佳契機。
李克強總理指出,「發展『互聯網+』要強化安全意識,政府放寬市場准入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樣相關產業就會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同時還強調,「歷史是人民大眾創造的。大眾的想法豐富多彩、充滿奇思妙想。因此,『互聯網+』的發展應該讓消費者和大眾來選擇。」
「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下,傳統企業更應抓住兩點機遇:
第一,互聯網大潮帶來的窗口和機遇,沒有給傳統企業設置任何「天花板」。
第二,無論是線上互聯網公司向線下走,還是線下傳統企業往線上走,最重要的是對消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最佳,「互聯網+」之后的傳統企業具有廣闊的機會。
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編著的這本書不僅向我們呈現了Uber的商業模式,而且通過Uber、滴滴、快的、易到、神州等主流打車軟件深入解讀「互聯網+交通」的現狀,讓人們更加系統、深刻地了解「共享經濟」這一新興理念,感受全球城市交通生態系統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無論是互聯網從業者,還是傳統企業從業者乃至每一個「乘客」、市場監管者,都值得細讀一番。
盧衛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一些公開場合的演講中常常開篇就講Uber案例,總能引起大家的共鳴。Uber的出現和發展是互聯網思維和「共享經濟」的生動實踐,也是傳統產業在「互聯網+」時代面臨機遇和挑戰的一個色彩鮮明的象征符號。
從創業初期到迅速崛起,直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Uber僅用了6年。6年里,它以一種近乎不可想象的速度完成了一個企業的全球擴張。在過去,這個時間往往是幾十年。無論是發展的速度,還是商業的模式,或者是背后的種種質疑,這一切似乎都要歸功於互聯網。
互聯網發展進入Web 2.0時代以來,UGC(用戶原創內容)的出現不斷沖擊着傳統的信息內容領域,帶來傳媒生態的重大變革。然而,互聯網的力量似乎不僅限於此。隨着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日益成熟,互聯網開始與傳統產業發生關系並向縱深發展。這種趨勢不可阻擋。
2014年,Uber進入全球200多個城市,平均每1.8天新增一個城市。Uber完成最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后,其估值已經超過500億美元。盡管全球大多數國家還在Uber高效利用社會資源和監管缺位引發的安全問題之間糾結,但Uber及其追隨者已經沿着這條道路往前走了。無論是美國住宿共享的Airbnb、購物配送的Instacart,還是中國的滴滴、神州,都有大批的忠實用戶。
這些公司成功的秘訣在於,它們提供了一個平台,連接了物品所有者和需求者,改變了人們對物品所有權的概念,讓信息、物品和服務流動起來,並通過「中心調度+按需分配」的方式顯著提升了效率。這就是「共享經濟」所具備的顛覆性能量。當然,成功也得益於這些公司對於消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公司的戰略性布局一旦背離消費者的需求,就等於失去了創新的動力。即使戰略布局是正確且合乎未來發展方向的,比如DT或雲計算,只要這種戰略安排不直接指向消費者的具體需求,不直接指向價值創造的過程,就不可能產生直接的價值,不可能獲取等值的回報,從而使戰略布局成為一個燒錢的過程。
而Uber則緊緊圍繞着「用車出行」的話題及其痛點,深化了消費者社區的關系,通過一系列帶有公測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改變了消費者對未來世界的認知,並讓投資人相信他們有能力不斷豐富消費者的生活內容和生活體驗,有能力引導消費者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使這個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另一方面,「共享經濟」重構了社會關系結構。每個人都有很多閑置資源,如果能夠將這些資源有償讓渡給他人,那麼個體就擺脫了對傳統組織和傳統中介的依賴,也就改變了以前的生產制造協同關系。
從運營模式來講,Uber與司機的關系屬於合作而非傳統的雇用,司機可以自主選擇工作時間及時長。從這種角度來講,這種工作模式似乎為每個人提供了自由工作的可能,特別是廣大中產階層。在以往的社會環境中,自由職業者往往處在社會最高端或最低端,而共享經濟的到來卻給更多人提供了可能。
毫無疑問,Uber是互聯網創新之花結出的果實。但另一方面,Uber的出現動搖了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既有利益格局,新舊之間的糾葛通過用車安全等問題而顯現出來。幾年間,Uber在美國、法國、韓國、印度等地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如今,這種情況正在悄然改變,從2015年上半年以來,Uber已經在美國51個地方的立法機構獲得官方法律法規的支持。全球范圍內的趨勢同樣如此,包括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南非第四大省西開普敦省以及菲律賓全國在內的越來越多的政府和城市管理者正在擁抱創新技術所釋放的經濟活力。
今天,中國政府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到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划,這些一脈相承的政策將會培育中國經濟新動能,打造中國未來增長新引擎。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這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也是為共享經濟明確「元規則」的極佳契機。
李克強總理指出,「發展『互聯網+』要強化安全意識,政府放寬市場准入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樣相關產業就會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同時還強調,「歷史是人民大眾創造的。大眾的想法豐富多彩、充滿奇思妙想。因此,『互聯網+』的發展應該讓消費者和大眾來選擇。」
「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下,傳統企業更應抓住兩點機遇:
第一,互聯網大潮帶來的窗口和機遇,沒有給傳統企業設置任何「天花板」。
第二,無論是線上互聯網公司向線下走,還是線下傳統企業往線上走,最重要的是對消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最佳,「互聯網+」之后的傳統企業具有廣闊的機會。
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編著的這本書不僅向我們呈現了Uber的商業模式,而且通過Uber、滴滴、快的、易到、神州等主流打車軟件深入解讀「互聯網+交通」的現狀,讓人們更加系統、深刻地了解「共享經濟」這一新興理念,感受全球城市交通生態系統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無論是互聯網從業者,還是傳統企業從業者乃至每一個「乘客」、市場監管者,都值得細讀一番。
盧衛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