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二十講

中國哲學二十講
定價:234
NT $ 234
  • 作者:楊國榮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15-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108881
  • ISBN13:9787101108880
  • 裝訂:360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以時代為序,從先秦到現代,分二十講深入淺出地系統講述中國哲學,尤其是對庄子思想、陽明心學、近代哲學思潮等的講解,體現出作者的獨特見解和哲學思想,實為作者楊國榮的哲學理論、哲學思想的結晶版。本稿不僅適合哲學專業學生學習閱讀,也適合廣大哲學愛好者閱讀。

楊國榮,教育部長江學者,華東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際形而上學學會(ISM)主席、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先后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校作學術訪問和學術研究。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等,在海內外出版學術*作10余種。
 

目錄

第一講 作為哲學的中國哲學
一 性與天道的追問
二 辨名析理
三 多重向度
四 明道與行道
五 中西之間

第二講 中國哲學中的道
一 天道與人道
二 「技」進於「道」
三 以道觀之
四 「道不遠人」
五 人道之美

第三講 「真」與中國哲學
一 「真」與「是」
二 體現於政治理念中的「真」
三 生活世界中的「真」
四 「真」與終極關懷

第四講 中國哲學中的理性觀念
一 思與知
二 情與理
三 近代的回響

第五講 孔子與儒學
一 仁的觀念
二 仁與智
三 志於道
四 為己與成人

第六講 道家的初起
一 道與無
二 尊道貴德
三 道法自然
四 為學與為道

第七講 孟子與儒家政治哲學
一 君臣之義與德位之分
二 民受之:政治的合法性問題
三 善與法

第八講 庄子:天人之辯及其他
一 天人關系上的二重性
二 道通為一
三 真知與真人
四 逍遙之境

第九講 荀子的哲學思想
一 明於天人之分
二 名與實
三 「壹於道」和解蔽
四 化性起偽
五 群與分

第十講 董仲舒與儒學的衍化
一 形上之天與人文取向
二 仁道原則的轉換
三 天下無二道
四 古今之辯
五 義與我的合一

第十一講 魏晉玄學
一 名教與自然之辯
二 彼我自立與相因
三 逍遙與天命

第十二講 理學的演變
一 張載:實然與當然
二 朱熹:當然與必然
三 王陽明:當然與自然

第十三講 從泰州學派到李贄、劉宗周
一 泰州學派:意為心之主宰
二 童心說:普遍之理的消解
三 性體的回歸

第十四講 明清之際的哲學變遷
一 化「天之天」為「人之天」
二 經學的實證化及其意義
三 天人之辯
四 造命與循理
五 理欲之間
六 自我與天下

第十五講 體用之辯與古今中西之爭
一 中體西用
二 西體中用
三 中體中用,西體西用
四 內在歷史意蘊

第十六講 王學與中國近代哲學
一 從心物一體到「體用不二」
二 個性與直覺:良知說的二重影響
三 王學與中國近代的唯意志論思潮
四 致良知與知行合一說的延續

第十七講 嚴復與王國維
一 實測內籀之學
二 實證原則與功利主義
三 無對之域的雙重意蘊
四 從形而上學到實證論
五 實證論的雙向展開
六 實證論的限度:二難困境

第十八講 中國近代的科學主義
一 科學化:知識領域的科學主導
二 科學視野與人的存在
三 社會領域的「技治」取向
四 作為價值-信仰體系的科學
五 歷史的緣由

第十九講 馮友蘭:存在與境界
一 重建形而上學
二 人生境界
三 「說」與「在」

第二十講 馮契:智慧說與當代中國哲學
一 廣義認識論
二 走向真實的世界
三 自由的人格
四 哲學:回歸智慧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