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簡稱《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
《內經》之名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方技略》。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黃帝內經(套裝上下冊)》以黃帝和岐伯等人對話的形式寫成,作者似乎就是黃帝和岐伯等人。但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雲:「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於神農、黃帝而后能入說。」所以黃帝、岐伯等顯系托名。關於《內經》作者除少數醫家如張景岳等篤信為黃帝外,多數學者認為非一人所作而是集體、多人長期努力的結晶。其成書時間大約從春秋戰國至兩漢之間。
說成書,嚴格地講並不准確。因為《內經》規模宏大,《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黃帝內經(套裝上下冊)》約十八萬字左右,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從《內經》文本可以看出其中包含明顯不同學派的思想主張。
《內經》也不是初創之作,顯然是經過編纂的作品。這可以從《內經》的篇卷數窺其一二。
《素問》、《靈樞》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的編輯體例是古人重數思維的結果。
根據《內經》的觀點「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九」為數之極,「十八」和「八十一」各包含兩個「九」和九個「九」。《內經》的篇章之間長短差別很大,有的文章很長。而有韻文章很短,且有重復之處,顯然是為了湊足八十一篇之數造成的。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內經》並不是一部書,而是多部書的匯集,說《內經》成書並不准確,說成編更准確些。
以專業版本為核校底本,約請業內專家進行注釋和翻譯。注釋准確簡明,譯文明白曉暢。內部結構上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各部分自然結合,版式疏朗清新,美觀大方。裝幀設計采用布紋面精裝,明快典雅,適合各階層富有精神品位之人士捧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