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曾是東方世界重要的精神信仰,其藝術幾乎涵蓋了整個東方大地。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后,受中國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逐漸走上了中國化道路,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
漫長的絲綢古道及國內許多地區遍布着大量的佛教藝術遺存,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寶藏,亟待我們去發掘、研究和認識。
本書為《佛教藝術經典》第二卷:佛教圖像的展開,由阮榮春主編,共分九章,內容包括:佛教圖像綜論;佛陀諸像;菩薩天地;地藏、六道輪回與十王;明王諸相;諸天;羅漢及羅漢藝術;樂舞聖影;供養人。
目錄
第二卷 佛教圖像的展開
概述
第一章 佛教圖像綜論
第一節 佛教圖像的內容、形式及價值
第二節 佛像藝術之初
第三節 佛像美術之東傳
第四節 佛像造型之要
第二章 佛陀諸像
第一節 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如來
第二節 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如來
第三節 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如來
第四節 未來世界的主宰——彌勒如來
第五節 以理法聚——毗盧舍那如來
第三章 菩薩天地
第一節 慈悲濟世,神變幻化——觀音菩薩
第二節 聯結生死,利益現世——地藏菩薩
第三節 智德化身,變化無方——文殊菩薩
第四節 理德化身,十大行願——普賢菩薩
第五節 智慧並舉,教化眾生——大勢至菩薩
第六節 智如虛空,慧如恆沙——虛空藏菩薩
第七節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圓覺菩薩
第四章 地藏,六道輪回與十王
第一節 唐宋地藏、六道輪回與十王造像
第二節 地藏十王之審判
第三節 信仰的原因
第五章 明王諸相
第一節 教令輪身說
第二節 忿怒威猛相
第三節 別樣的世俗化
第六章 諸天
第一節 諸天守護神
第二節 華夏新護法
第三節 神姿演變之路
第七章 羅漢及羅漢藝術
第一節 梳羅漢脈絡,理漢化精神
第二節 品羅漢藝術,味民族之韻
第八章 樂舞聖影
第一節 歌聲繞梁,舞袖徐轉——樂舞覓蹤
第二節 憑欄回旋,競起歌舞——天宮伎樂
第三節 望之雲表,裊裊嫻娜——飛天
第四節 若天若人,其聲和雅——迦陵頻伽
第五節 亦惡亦善,勇健放逸——藥叉
第六節 供養樂伎及其他
第九章 供養人
第一節 龍門石窟古陽洞貴族禮佛儀仗
第二節 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帝后禮佛儀仗
第三節 鞏縣石窟帝后禮佛儀仗
第四節 南北朝之后供養人
第五節 供養人的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概述
第一章 佛教圖像綜論
第一節 佛教圖像的內容、形式及價值
第二節 佛像藝術之初
第三節 佛像美術之東傳
第四節 佛像造型之要
第二章 佛陀諸像
第一節 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如來
第二節 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如來
第三節 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如來
第四節 未來世界的主宰——彌勒如來
第五節 以理法聚——毗盧舍那如來
第三章 菩薩天地
第一節 慈悲濟世,神變幻化——觀音菩薩
第二節 聯結生死,利益現世——地藏菩薩
第三節 智德化身,變化無方——文殊菩薩
第四節 理德化身,十大行願——普賢菩薩
第五節 智慧並舉,教化眾生——大勢至菩薩
第六節 智如虛空,慧如恆沙——虛空藏菩薩
第七節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圓覺菩薩
第四章 地藏,六道輪回與十王
第一節 唐宋地藏、六道輪回與十王造像
第二節 地藏十王之審判
第三節 信仰的原因
第五章 明王諸相
第一節 教令輪身說
第二節 忿怒威猛相
第三節 別樣的世俗化
第六章 諸天
第一節 諸天守護神
第二節 華夏新護法
第三節 神姿演變之路
第七章 羅漢及羅漢藝術
第一節 梳羅漢脈絡,理漢化精神
第二節 品羅漢藝術,味民族之韻
第八章 樂舞聖影
第一節 歌聲繞梁,舞袖徐轉——樂舞覓蹤
第二節 憑欄回旋,競起歌舞——天宮伎樂
第三節 望之雲表,裊裊嫻娜——飛天
第四節 若天若人,其聲和雅——迦陵頻伽
第五節 亦惡亦善,勇健放逸——藥叉
第六節 供養樂伎及其他
第九章 供養人
第一節 龍門石窟古陽洞貴族禮佛儀仗
第二節 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帝后禮佛儀仗
第三節 鞏縣石窟帝后禮佛儀仗
第四節 南北朝之后供養人
第五節 供養人的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