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佛家、道家這三家都是大家,都決定一個人的基本方向。中國文化,東方文化都從主體之里起點,開主體並不是不要開,你不能把天割掉。主體和天可以通在一起,這是東方文化的一個最特殊、最特別的地方,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同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在這個地方。有人討厭形而上學,也就討厭那個天,他們說儒家的道理是在人倫日用之中,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它有普遍性。這個意思是不錯的。儒家是有這一方面,所以它「極高明而道中庸」,你着重這一面是可以,但你不能因為着重這一面而否定天那一面。
現在的人總以為道德是來束縛人的,所以就討厭道德,討厭宋明理學家,因為理學家的道德意識太強。其實,道德並不是來拘束人的,道德是來開放人,來成全人的。
牟宗三,字離中,山東棲霞人,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北京大學哲學系結畢業。初從張申府先生治西方哲學,后長期追隨當代新儒家開山熊十力先生,為熊氏三大弟子之一。后在中學、大學任教,並主編《再生》,創辦《歷史與文化》雜志。1949年后,在台港兩地多所大學任哲學教授、導師,講授邏輯、知識論、西方哲學、中國哲學與文化。1995年逝於台北。
目錄
序
第一講 中國哲學之特殊性問題
第二講 兩種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第三講 中國哲學之重點以及先秦諸子之起源問題
第四講 儒家系統之性格
第五講 道家玄理之性格
第六講 玄理系統之性格——縱貫橫講
第七講 道之「作用的表象」
第八講 法家之興起及其事業
第九講 法家所開出的政治格局之意義
第十講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內容概述
第十一講 魏晉玄學的主要課題以及玄理之內容與價值
第十二講 略說魏晉梁朝非主流的思想並略論佛教「緣起性空」一義所牽連到的諸哲學理境與問題
第十三講 二諦與三性:如何安排科學知識?
第十四講 《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門」
第十五講 佛教中圓教底意義
第十六講 分別說與非分別說以及「表達圓教」之模式
第十七講 圓教與圓善
第十八講 宋明儒學概述
第十九講 縱貫系統的圓熟
第一講 中國哲學之特殊性問題
第二講 兩種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第三講 中國哲學之重點以及先秦諸子之起源問題
第四講 儒家系統之性格
第五講 道家玄理之性格
第六講 玄理系統之性格——縱貫橫講
第七講 道之「作用的表象」
第八講 法家之興起及其事業
第九講 法家所開出的政治格局之意義
第十講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內容概述
第十一講 魏晉玄學的主要課題以及玄理之內容與價值
第十二講 略說魏晉梁朝非主流的思想並略論佛教「緣起性空」一義所牽連到的諸哲學理境與問題
第十三講 二諦與三性:如何安排科學知識?
第十四講 《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門」
第十五講 佛教中圓教底意義
第十六講 分別說與非分別說以及「表達圓教」之模式
第十七講 圓教與圓善
第十八講 宋明儒學概述
第十九講 縱貫系統的圓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