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直之承認自己是懶人,但他卻達到了一般人望塵莫及的成功,在大學時就定下了”住在夏威夷”的人生目標,逐步地找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不管是學習英 語、掌握時間、創業當老板,一切逆時操作,積極尋找只花十分之一時間就能達到相同效益的”杠桿”法則,他最驚人的發現就是:時間也能擁有杠桿效益!
只理解 時間就是金錢還不夠,要懂得投資時間來獲得更大的效益才是道。
本田直之,明治大學商學院產業經營系畢業,美國雷鳥(Thunderbird)國際管理研究所經營學碩士(MBA),日本品酒協會認定葡萄酒顧問、世 界遺產學會會員、一級小型船舶操縱士。
曾任職於花旗銀行等公司,參與企划巴克集團(BUCKS GROUP)的運營,協助該公司在日本的店頭市場(JASDAQ)掛牌上市。
現任杠桿效益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參與日美的創投企業投資管理,同時 提供以少出力而獲得豐碩成果的杠桿經營的建議。
兼任日本財務學會董事、法人顧問會計董事、美國環球視野科技公司董事。
目錄
前 言 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的理由
忙碌才會讓自己有魅力?
以前要花1小時的工作,現在只要5分鍾
「消費」時間與懂得 「投資」時間的差別
職場環境所產生的兩大變化
被逼到絕境的人才會有所表現
首要法則:絕不輕言「自己很忙」
因為怕麻煩所以會成功
第1章 時間也能因「投資」而增加的時代
每周工作90個小時是個大問題
不可能有將時間 置之度外的工作
時間資產會以滾雪球的方式快速增加
什麼都不做風險反而更大
時間投資的根本就是找出模式
先把想做的事情需要的時間扣除
將增加的時間進行反復再投資
能夠「重現」的效果才具有意義
只是節約不會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
調查→過濾→確定利益
新人的時間投資、管理者的時間投資
只追求速度不管質量,即使完成也只是浪費時間
對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誤解
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動機
日本人自我投資的時間實在太短
日本人已經不再是過度工作
勞動生產力偏低的結果是……
第2章 成果由時間安排決定
杠桿時間安排的三大要素
俯視全局,從目標點逆時回推計算
月記事簿是最 好的行程管理表
沒有「課題」就沒有「成果」
提前三個月規划午餐、晚餐的約會
准備大學聯考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為什麼沒有個人的事業計划
資格考試必勝杠桿原理攻略
通過時間管理手冊檢測時間的運用
將成果量化以分析時間的分配
首先扣除「投入」的時間
只要規划出「時間分配」,頭腦和身體就會自動按表行事
有成就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時間安排」
每天早上的「任務清單」是達到目標的捷徑
無法做出成果的 「待辦事項清單」
一張檢查表所產生的 龐大投資效果
出差收拾行李也可以利用檢查表提高效率
不管多小的事都要養成進行條理化的習慣
電腦和手寫筆記該如何區別使用
檢查表要能隨身攜帶
通過「提醒」功能讓時間的組織更有效率
第3章 模式化、格式化的龐大效果
有「時間安排」的生活就會舒適
只要習慣還可以 提高集中力
找出不需要加班就可以完成工作的「安排」
目標不是「符合規律的生活」
越是麻煩的事、不擅長的事, 越要格式化
因為時間太充裕,所以才會不夠用
毫無瑕疵的工作VS80分的工作
讓別人認為「那家伙總是很早下班」
即使不太會自我 控制的人也可以
彈性上下班也是一種方式
通過「工作90分鍾+休息10分鍾」讓頭腦更靈活
開會的時間也要控制在90分鍾內
質量好的睡眠是從早上曬到太陽就起床算起
從「想要早起必須早睡」轉變為「因為早起就會早睡」
鬧鍾對腦是不好的
充分利用「早上9:00以前」的方法會改變人生
15分鍾的午休會改變下午的工作表現
周末也跟平常一樣在同一時間起床
需要背誦的作業最 好安排在睡覺前溫習
事先規划放假日不做的事
第4章 「用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多成果」的哲學
我的座右銘「Doing More With Less」
開始考慮如何用1/10的時間就完成工作
委托他人是提高效率的根本之道
優秀人才會遇到瓶頸的理由
是否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關鍵因素(KSF)
即使是做生意也有「以前的考題」和「低空飛過」
為什麼非得立即作出決定
最糟糕的是在資訊不充足的情況下猶豫不決
分析為什麼下判斷會花很多時間
第5章 提高時間使用的積少成多技術
以成果為前提的「積少成多」效果
即使是一本10000日元的雜志也不必整本讀完
最 好的整理名片方式就是丟掉
比筆記型電腦更方便的手機郵件
不要在節目播出時觀看節目
務必閱讀使用手冊
不乘電車的生活方式
花30分鍾乘滿員的特快車,不如選擇人少的普通車
打造30分鍾的「個人時差」所產生的高附加價值
住在市區的生活方式
主要的辦公室是浴室
第6章 結語 人生的時間投資
因為計划「住在夏威夷」而掌握全局倒推
要讓事務順利進行就必須有規律
主動隨行,向表現傑出的前輩學習
模仿與自己類型相同的人
尊重他人時間安排的西方人
已經打擾到別人卻不自知的日本人
如果不知道LV
時間投資的強力工具—— 個人品牌
如果只是一味推卸責任就不會有改變
忙碌才會讓自己有魅力?
以前要花1小時的工作,現在只要5分鍾
「消費」時間與懂得 「投資」時間的差別
職場環境所產生的兩大變化
被逼到絕境的人才會有所表現
首要法則:絕不輕言「自己很忙」
因為怕麻煩所以會成功
第1章 時間也能因「投資」而增加的時代
每周工作90個小時是個大問題
不可能有將時間 置之度外的工作
時間資產會以滾雪球的方式快速增加
什麼都不做風險反而更大
時間投資的根本就是找出模式
先把想做的事情需要的時間扣除
將增加的時間進行反復再投資
能夠「重現」的效果才具有意義
只是節約不會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
調查→過濾→確定利益
新人的時間投資、管理者的時間投資
只追求速度不管質量,即使完成也只是浪費時間
對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誤解
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動機
日本人自我投資的時間實在太短
日本人已經不再是過度工作
勞動生產力偏低的結果是……
第2章 成果由時間安排決定
杠桿時間安排的三大要素
俯視全局,從目標點逆時回推計算
月記事簿是最 好的行程管理表
沒有「課題」就沒有「成果」
提前三個月規划午餐、晚餐的約會
准備大學聯考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為什麼沒有個人的事業計划
資格考試必勝杠桿原理攻略
通過時間管理手冊檢測時間的運用
將成果量化以分析時間的分配
首先扣除「投入」的時間
只要規划出「時間分配」,頭腦和身體就會自動按表行事
有成就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時間安排」
每天早上的「任務清單」是達到目標的捷徑
無法做出成果的 「待辦事項清單」
一張檢查表所產生的 龐大投資效果
出差收拾行李也可以利用檢查表提高效率
不管多小的事都要養成進行條理化的習慣
電腦和手寫筆記該如何區別使用
檢查表要能隨身攜帶
通過「提醒」功能讓時間的組織更有效率
第3章 模式化、格式化的龐大效果
有「時間安排」的生活就會舒適
只要習慣還可以 提高集中力
找出不需要加班就可以完成工作的「安排」
目標不是「符合規律的生活」
越是麻煩的事、不擅長的事, 越要格式化
因為時間太充裕,所以才會不夠用
毫無瑕疵的工作VS80分的工作
讓別人認為「那家伙總是很早下班」
即使不太會自我 控制的人也可以
彈性上下班也是一種方式
通過「工作90分鍾+休息10分鍾」讓頭腦更靈活
開會的時間也要控制在90分鍾內
質量好的睡眠是從早上曬到太陽就起床算起
從「想要早起必須早睡」轉變為「因為早起就會早睡」
鬧鍾對腦是不好的
充分利用「早上9:00以前」的方法會改變人生
15分鍾的午休會改變下午的工作表現
周末也跟平常一樣在同一時間起床
需要背誦的作業最 好安排在睡覺前溫習
事先規划放假日不做的事
第4章 「用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多成果」的哲學
我的座右銘「Doing More With Less」
開始考慮如何用1/10的時間就完成工作
委托他人是提高效率的根本之道
優秀人才會遇到瓶頸的理由
是否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關鍵因素(KSF)
即使是做生意也有「以前的考題」和「低空飛過」
為什麼非得立即作出決定
最糟糕的是在資訊不充足的情況下猶豫不決
分析為什麼下判斷會花很多時間
第5章 提高時間使用的積少成多技術
以成果為前提的「積少成多」效果
即使是一本10000日元的雜志也不必整本讀完
最 好的整理名片方式就是丟掉
比筆記型電腦更方便的手機郵件
不要在節目播出時觀看節目
務必閱讀使用手冊
不乘電車的生活方式
花30分鍾乘滿員的特快車,不如選擇人少的普通車
打造30分鍾的「個人時差」所產生的高附加價值
住在市區的生活方式
主要的辦公室是浴室
第6章 結語 人生的時間投資
因為計划「住在夏威夷」而掌握全局倒推
要讓事務順利進行就必須有規律
主動隨行,向表現傑出的前輩學習
模仿與自己類型相同的人
尊重他人時間安排的西方人
已經打擾到別人卻不自知的日本人
如果不知道LV
時間投資的強力工具—— 個人品牌
如果只是一味推卸責任就不會有改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