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邏輯

從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邏輯
定價:252
NT $ 219
  • 作者:趙昌文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8651006
  • ISBN13:9787508651002
  • 裝訂:214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認為,經濟增長的績效取決於包括企業家才能、資本和優秀人才在內的創新要素是配置到實體經濟或生產性領域,還是配置到金融業或非生產性領域,而決定配置方向的關鍵因素便是報酬結構。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金融「發展過度」,構成了對實體經濟的「攫取」,具體表現為金融業利潤高、金融從業者收入高,使創新要素和資源 「脫實向虛」,源源不斷地由實體經濟流向金融業,從而降低了整個經濟體系的資源配置效率。因此,構建一個金融與實體經濟和諧共生的高效率、共容性金融體系,而非僅僅提高金融效率,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和邏輯起點。

趙昌文,經濟學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研究員。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四川大學副校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政策、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科技金融與公司金融。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攫取到共容:一個新的分析框架
一個基本問題
三種金融觀
金融競合觀下的金融體系:「攫取性」金融體系
金融改革的一維模型
金融改革的二維模型
金融改革的三維模型
幾個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第二章 「攫取性」金融體系
中國金融業:「發展不足」還是「發展過度」?
金融業利潤過高
金融從業者收入過高
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過高

第三章 「金融詛咒」
中國經濟增長之謎
英國衰落的啟示
「虹吸效應」:「金融詛咒」的主要機制
「虹吸效應」在中國的體現
「金融詛咒」的其他機制
「攫取性」金融體系是個世界性現象
美國的「攫取性」金融體系

第四章 「攫取性」金融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約束制度
金融監管、金融創新與影子銀行部門膨脹
金融結構失衡及其他原因
金融之外的原因

第五章 競爭不足、隱性擔保與金融低效
關於金融效率的爭議
中國金融低效的典型性事實
金融層面的主要原因:競爭不足
非金融層面的主要原因:隱性擔保廣泛存在

第六章 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不斷累積
金融風險不斷累積的原因
中國會發生大規模金融危機嗎?

第七章 金融約束制度的退出:金融體系內的改革
利率市場化
完善金融市場競爭機制
優化金融監管
其他改革

第八章 隱性擔保的退出:其他領域的配套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
財政領域的配套
產業政策調整
其他配套措施

第九章 互聯網金融
從鄉鎮企業到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增量改革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化

參考文獻
 

《從攫取到共容》的目的在於構建一個基於金融競合觀的金融改革分析框架,其哲學基礎是矛盾論,經濟學基礎是經濟增長理論。

《從攫取到共容》的核心觀點是:當前中國金融既「發展不足」,更「發展過度」;對於實體經濟而言,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低效率的「攫取性」金融體系;金融改革需要努力改變這一現狀,構建一個金融與實體經濟和諧共生的高效率、共容性金融體系。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在金融領域內應推行的改革舉措主要是退出「金融約束」制度(Hellmann、Murdock & Stiglitz,1998),即通過推行利率市場化解除利差保護;通過放寬市場准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推動政策性和商業性金融機構改革,構建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通過優化監管做好金融約束制度退出過程中的風險管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