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拿破侖·波拿巴不同凡響的命運,放到芸芸眾生的人生維度予以再現,是我們在此所作的選擇,這誠然是一種冒險的選擇。
事實上,這位傑出的人類天才,這位克勞塞維茨眼中的「戰神」,即使未能建朝立代,但卻奠定了大革命動盪之后的現代政治基礎:法國大革命的原則備受推崇,從而出現了國家的世俗信條、國家主權、中央集權、非宗教化行政管理。
他以自己的執政向世人表明,一個國家擺脫絕對君主制、貴族世襲特權(封建領主權、課稅權、司法權)以及教會(教會特權、什一稅)的法律,采納另一種法律,也能長治久安。
我們的民法典以及眾多的機構(國家行政法院、省政府、最高法院、審計院、國民教育督察、榮譽軍團勛位等),均始創於拿破侖時代,並且此后沒有或者很少有過改動。它們流行於世,得到廣泛采納或者適用。
因此,對絕大多數政治家(不僅限於法國的政治家)而言,無論他們屬於哪個派別,極左或極右派,這位法律奠基者依然是一尊令人振奮的楷模。
把他與凡夫俗子相提並論,拿他們的局限和脆弱來看待他,會讓人覺得是出於平庸之輩的那種可恥的積恨,后者根本不知道崇高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