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品格》分為八篇,其中第二篇講人文精神,是《中國的品格》的核心。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品格就是「人文精神」。
所謂人文精神,有兩個突出的特點。
首先,人文是相對於神文和物文來講的。
中國人更注重的是精神生活,而不是受神、物的支配,因此中國文化「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使人的自我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其次,人文精神更多的是強調禮樂教化。
中國講究人文教育,而不是武力和權力的壓制。
樓宇烈,浙江省嵊縣人,1934年生。1960年自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划領導小紐成員等。主要論著有《玄學與中國傳統哲學》《儒家修養論今說》《中國儒學的歷史演變與未來展望》《佛學與近代中國哲學》《王弼集校釋》等。
樓宇烈教授是中國文化最真誠的倡導者、實踐者,他不僅創立了國藝苑,還兼任北京大學校內外幾十家中國文化社團的顧問和指導,退休后仍常年奔波各地講學,致力於傳播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品格》是他首部面向公眾的文化普及著作,2007年首度出版后,讀者好評如潮;此次再版,他作了全面修訂,並撰文導讀,引領讀者發現中國文化之美。
目錄
再版贅言
出版緣起
第一篇 中國文化的百年沉浮
中國文化何去何從
中西之爭
文化也要全球化嗎
路在何方
第二篇 中國傳統文化的品格:人文精神
以人為本
天人合一
人文思維
第三篇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性典籍
三玄、四書、五經
五經要義
三玄要義
四書要義
第四篇 儒家與中國文化
儒與儒家
儒學的發展
儒家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
何謂真儒者
儒家教育之法
第五篇 道家與中國文化
道,可道,非常道
道家的發展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六篇 佛教與中國文化
起源:佛教的真實面貌
沖突:「水土不服」的佛教教義
磨合:發展中的中國佛教
融合:中國文化的重要支脈
第七篇 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
倫理的文化
藝術的文化
中國人的藝術與生活
第八篇 中醫與中國文化
中醫理論之源
中醫之道
中醫養生要訣
出版緣起
第一篇 中國文化的百年沉浮
中國文化何去何從
中西之爭
文化也要全球化嗎
路在何方
第二篇 中國傳統文化的品格:人文精神
以人為本
天人合一
人文思維
第三篇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性典籍
三玄、四書、五經
五經要義
三玄要義
四書要義
第四篇 儒家與中國文化
儒與儒家
儒學的發展
儒家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
何謂真儒者
儒家教育之法
第五篇 道家與中國文化
道,可道,非常道
道家的發展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六篇 佛教與中國文化
起源:佛教的真實面貌
沖突:「水土不服」的佛教教義
磨合:發展中的中國佛教
融合:中國文化的重要支脈
第七篇 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
倫理的文化
藝術的文化
中國人的藝術與生活
第八篇 中醫與中國文化
中醫理論之源
中醫之道
中醫養生要訣
序
本書出版后,常有讀者問及為什麼書名要叫「中國的品格」,中國主要有哪些「品格」?
所謂品格,可以說是一種德行、一種格調。
品,本身有品味、品類的意思,指的是分類的問題,即被划分到了哪一類、是低層次的還是高層次的?
中國古代的官銜講位居幾品,可見品就是類,即看你在哪一個等級上。格,就是格調,也是層次的問題。
每種東西都有它的品格.做人有做人的品格,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品格。
品格一詞,人們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領會。
何謂「中國的品格」?
我想是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是中華文明所打造出的一種特有的品質。
本書講述的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脈絡和基本精神,讀者可以從中體悟什麼是「中國的品格」。
所謂品格,可以說是一種德行、一種格調。
品,本身有品味、品類的意思,指的是分類的問題,即被划分到了哪一類、是低層次的還是高層次的?
中國古代的官銜講位居幾品,可見品就是類,即看你在哪一個等級上。格,就是格調,也是層次的問題。
每種東西都有它的品格.做人有做人的品格,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品格。
品格一詞,人們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領會。
何謂「中國的品格」?
我想是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是中華文明所打造出的一種特有的品質。
本書講述的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脈絡和基本精神,讀者可以從中體悟什麼是「中國的品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