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愛國思想、道德建設、清規戒律和和諧進步四個主題開展闡釋編寫工作。在愛國思想方面,我們將藏傳佛教教義中的愛國思想分護國思想、忠國思想、報國思想三個方面進行闡釋。在護國思想方面,主要闡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以及《金光明最勝王經》中的《四天王護國品》等佛典中,有關在國家遭受危難時如何護國的思想。在忠國思想方面,主要闡釋《梵網經》、《優婆塞戒經》、《摩訶僧祗律》等經典中關於「不作國賊,擁護國王,不漏國稅,不犯國制」等忠國思想。
在報國思想方面,主要闡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等經典中知恩報恩,報國恩(「國家恩」、「國土恩」、「國王恩」)等四種恩德的報國思想,以及闡釋《般若經》、《法華經》、《菩薩本行經》、《阿彌陀經》及《華嚴經》等初期大乘經典中,提出的「庄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報國思想。在道德建設方面,主要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價值觀人手,挖掘和整理有關行善、慈悲、憐憫、知足等積極內容,就信仰正法、戒行正道、慈悲為懷、知恩報恩、服務眾生等內容加以闡釋。在清規戒律方面,以藏傳佛教五部大論之一的《律經根本律》為基礎,參考相關的律藏經論,以及藏傳佛教各教派歷代高僧的論著等,闡釋藏傳佛教清規戒律中有關「遮惡行戒」、「團體和合」、清凈僧團、「饒益有情」、利益社會的戒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