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圖在學科史和學術史的雙重維度中,以思想史為理路,消解進程,凸顯大家,選擇歌德學術史研究的若干特色人物,介紹一些基本篇章。
全書分為四輯,前三輯主要是根據德國學術史進程,凸顯德國古典時代、19世紀德國文學批評、20世紀德國文學批評三段;第四輯則拓展為國際視域,從各主要國家如法、英、美、俄、中等國中各選代表列出。
葉雋,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歌德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等。學術興趣現集中於德國古典文學、知識史與僑易學等。著有《德國學理論初探》、《德語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史詩氣象與自由彷徨——席勒戲劇的思想史意義》、《歌德思想之形成——經典文本體現的古典和諧》、《另一種西學》等。主編有「中德文化叢書」、「留學史叢書」等。
目錄
編選者序
第一輯 德國古典時代
席勒和歌德的三封通信
弗里德里希·席勒
歌德的戲劇
格奧爾格·黑格爾
試論歌德早期和后期作品中的不同風格
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
第二輯 19世紀德國文學批評
卡爾·格律恩先生《從人的觀點論歌德》
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
歌德——在柏林大學所做的講座(第一次講座)
赫爾曼·格林
歌德與文學創作的想象
威廉·狄爾泰
達爾文、歌德與拉馬克的自然觀
恩斯特·海克爾
歌德語文學
威廉·謝勒爾
歌德——生平與作品(第一卷)
阿爾貝特·比學斯基
歌德與女性
格奧爾格.西美爾
第三輯 20世紀德國文學批評
歌德與當代藝術
奧斯卡·瓦爾策爾
歌德與中國文化
衛禮賢
五十年來的歌德崇拜
尤里烏斯·彼得松
《歌德》序
弗里德里希·宮多爾夫
我們的未來與歌德
卡爾·雅斯貝爾斯
歌德還是赫爾德?
約瑟夫·納德勒
歌德還是雅斯貝爾斯?
埃內斯特·庫爾提烏斯
危境中的德意志精神
埃內斯特·庫爾提烏斯
歌德——其人生平與其人時代
里夏德·弗里登塔爾
歌德的晚年文風
埃里希·特龍芝
歌德
埃米爾·施泰格爾
浮士德的升天——論《浮士德》最后一場
阿爾布雷希特·勛納爾
歌德和我們的時代
卡塔琳娜·蒙森
歌德的世界文學設想
馬丁·博拉赫
第四輯 外國文學批評
《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托卡托·塔索》及其他
斯塔埃爾夫人
德國現代文學——歌德及其作品
托馬斯·卡萊爾
作家歌德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歌德和他的時代
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
歌德
雷納·韋勒克
從《浮士德》里的「人造人」略論歌德的自然哲學
馮至
第一輯 德國古典時代
席勒和歌德的三封通信
弗里德里希·席勒
歌德的戲劇
格奧爾格·黑格爾
試論歌德早期和后期作品中的不同風格
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
第二輯 19世紀德國文學批評
卡爾·格律恩先生《從人的觀點論歌德》
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
歌德——在柏林大學所做的講座(第一次講座)
赫爾曼·格林
歌德與文學創作的想象
威廉·狄爾泰
達爾文、歌德與拉馬克的自然觀
恩斯特·海克爾
歌德語文學
威廉·謝勒爾
歌德——生平與作品(第一卷)
阿爾貝特·比學斯基
歌德與女性
格奧爾格.西美爾
第三輯 20世紀德國文學批評
歌德與當代藝術
奧斯卡·瓦爾策爾
歌德與中國文化
衛禮賢
五十年來的歌德崇拜
尤里烏斯·彼得松
《歌德》序
弗里德里希·宮多爾夫
我們的未來與歌德
卡爾·雅斯貝爾斯
歌德還是赫爾德?
約瑟夫·納德勒
歌德還是雅斯貝爾斯?
埃內斯特·庫爾提烏斯
危境中的德意志精神
埃內斯特·庫爾提烏斯
歌德——其人生平與其人時代
里夏德·弗里登塔爾
歌德的晚年文風
埃里希·特龍芝
歌德
埃米爾·施泰格爾
浮士德的升天——論《浮士德》最后一場
阿爾布雷希特·勛納爾
歌德和我們的時代
卡塔琳娜·蒙森
歌德的世界文學設想
馬丁·博拉赫
第四輯 外國文學批評
《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托卡托·塔索》及其他
斯塔埃爾夫人
德國現代文學——歌德及其作品
托馬斯·卡萊爾
作家歌德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歌德和他的時代
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
歌德
雷納·韋勒克
從《浮士德》里的「人造人」略論歌德的自然哲學
馮至
序
編選者序
終於做完了一件力所難及的事情,真是有些「精疲力盡」的感覺。關於歌德學術史研究之「勉力而為」,已經有所交代,與此相配套的《歌德研究論集》,其思路基本類似。作為編者,此書的不足與倉促,自然由我負責,在最初的設計里是將此書與我的《歌德學術史研究》相對應,后來想到這畢竟不是強作解人可以完成的事情。面面俱到的編選本就是無法操作的事情,所以只能是結合自家進行學術史研究的基本思路,消解進程,凸顯大家,選擇很有特色的若干人物,在學科史和學術史的雙重維度中,以思想史為理路,介紹一些基本篇章。
全書分為四輯,前三輯主要是根據德國學術史進程,凸顯德國古典時代、19 世紀德國文學批評、20 世紀德國文學批評三段,第四輯則拓展為國際視域,從各主要國家如法、英、美、俄、中等國各選代表列出。但掛一漏萬之弊,則不敢辭也。譬如最可有爭議的,就是尼采、黑塞等大家為何不選?我當然知道尼采等人論述歌德的重要,可為了凸顯學術史軌跡,我還是「堅持原則」棄之,也聊備獨家之眼光。至於「忍痛割愛」的部分,包括已經選譯又放棄的,當然遠不止於此。最后定稿階段,我又不得不大篇幅刪去已編定的比學斯基、梅林、卡西爾、盧卡奇、本雅明、姚斯、舒伯特等人的名篇,以滿足叢書統一體例的要求。選家是「無奈的藝術」,只能留待日后彌補了。文章的編排順序,則采取了便於操作的標准,盡量統一格式,即以作者的出生年為序,雖然有時未免壓抑了文學史本身的復雜面相,但至少查閱者線索清楚。
終於做完了一件力所難及的事情,真是有些「精疲力盡」的感覺。關於歌德學術史研究之「勉力而為」,已經有所交代,與此相配套的《歌德研究論集》,其思路基本類似。作為編者,此書的不足與倉促,自然由我負責,在最初的設計里是將此書與我的《歌德學術史研究》相對應,后來想到這畢竟不是強作解人可以完成的事情。面面俱到的編選本就是無法操作的事情,所以只能是結合自家進行學術史研究的基本思路,消解進程,凸顯大家,選擇很有特色的若干人物,在學科史和學術史的雙重維度中,以思想史為理路,介紹一些基本篇章。
全書分為四輯,前三輯主要是根據德國學術史進程,凸顯德國古典時代、19 世紀德國文學批評、20 世紀德國文學批評三段,第四輯則拓展為國際視域,從各主要國家如法、英、美、俄、中等國各選代表列出。但掛一漏萬之弊,則不敢辭也。譬如最可有爭議的,就是尼采、黑塞等大家為何不選?我當然知道尼采等人論述歌德的重要,可為了凸顯學術史軌跡,我還是「堅持原則」棄之,也聊備獨家之眼光。至於「忍痛割愛」的部分,包括已經選譯又放棄的,當然遠不止於此。最后定稿階段,我又不得不大篇幅刪去已編定的比學斯基、梅林、卡西爾、盧卡奇、本雅明、姚斯、舒伯特等人的名篇,以滿足叢書統一體例的要求。選家是「無奈的藝術」,只能留待日后彌補了。文章的編排順序,則采取了便於操作的標准,盡量統一格式,即以作者的出生年為序,雖然有時未免壓抑了文學史本身的復雜面相,但至少查閱者線索清楚。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