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成果均由縝密考據中滲出,務求事事核實,言之有據。但其宗旨則講究抉發制度內在理路。「吸收中西政治資源的合理層面」,以「彌補制度機制方面的不足」,現代方法論的立場貫穿始終。因此,稽考並詮釋天水一朝台諫制度的背后,實際隱藏着許多政治學理念的知識背景。
虞雲國,浙江慈溪人,生於上海。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中國范仲淹研究會理事,曾為上海市教委中國古代史重點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宋代歷史與文獻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諫制度研究》、《細說宋朝》、《宋光宗宋寧宗》等專著,主編《宋代文化大辭典》、《中國文化史年表》,整理標校《文獻通考。四裔考》、《南部新書》、《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薊漢三言》等古籍十余種。有《論宋代第二次削兵權》、《史壇南北二陳論》等論文數十篇,多已編入《兩宋歷史文化叢稿》、《學史帚稿》。文史隨筆結集有《敬畏歷史》、《放言有忌》、《水滸亂彈》、《書砦梁山泊》、《古今多少事》等。
目錄
總序
增訂本自序
序
三版題記
第一章 引言
一、一個鳥瞰性的考察
二、一個技術性的說明
第二章 宋代台諫官的選任
一、充任台諫官的條件限制
二、薦舉台諫官的原則
三、君主親擢的程序與方式
第三章 宋代台諫機構的建制與職能
一、台諫機構的組成及其沿革
二、台諫機構的職能
三、也談宋代的台諫合流
第四章 宋代台諫言事制度
一、台諫言事的法令依據
二、獨立言事原則的全面確立
三、言事信息的輸入渠道
四、章疏:台諫言事方式之一
五、廷奏:台諫言事方式之二
第五章 宋代台諫的職事回避
一、台諫對宰執的職事回避
二、台諫系統內部的職事回避
三、謁禁與其他職事回避
第六章 宋代對台諫系統的監控
一、君主對台諫系統的監控
二、中央機構對台諫系統的監控
三、台諫官的互劾互監
四、對台諫官的升黜和獎懲
五、對台諫官親戚子弟的控制
第七章 宋代台諫系統的地位和作用
一、分權制衡權力結構的初步形成
二、宋代台諫制度發展與完善的原因
三、台諫系統對宋代政治的積極作用
第八章 宋代台諫系統的破壞與君權相權之關
一、令人費解的歷史表象
二、相權對宋代台諫系統的破壞
三、君權對宋代台諫系統的破壞
四、對君權相權破壞宋代台諫系統的綜合分析
五、君權失誤是宋代台諫系統破壞的根本原因
六、宋代的台諫與黨爭
第九章 結論:分權制衡的失敗嘗試
一、悖論之一:法制和人治
二、悖論之二:分權制衡和君主專制
三、歷史的啟示
附錄:對中國歷史上分權制衡的思考
一、歷史資源的重新審視
二、政治資源的中西比較
三、中國近現代的蹣跚步履
四、歷史的啟示
征引古籍書目版本
初版后記
叢書后記
增訂本自序
序
三版題記
第一章 引言
一、一個鳥瞰性的考察
二、一個技術性的說明
第二章 宋代台諫官的選任
一、充任台諫官的條件限制
二、薦舉台諫官的原則
三、君主親擢的程序與方式
第三章 宋代台諫機構的建制與職能
一、台諫機構的組成及其沿革
二、台諫機構的職能
三、也談宋代的台諫合流
第四章 宋代台諫言事制度
一、台諫言事的法令依據
二、獨立言事原則的全面確立
三、言事信息的輸入渠道
四、章疏:台諫言事方式之一
五、廷奏:台諫言事方式之二
第五章 宋代台諫的職事回避
一、台諫對宰執的職事回避
二、台諫系統內部的職事回避
三、謁禁與其他職事回避
第六章 宋代對台諫系統的監控
一、君主對台諫系統的監控
二、中央機構對台諫系統的監控
三、台諫官的互劾互監
四、對台諫官的升黜和獎懲
五、對台諫官親戚子弟的控制
第七章 宋代台諫系統的地位和作用
一、分權制衡權力結構的初步形成
二、宋代台諫制度發展與完善的原因
三、台諫系統對宋代政治的積極作用
第八章 宋代台諫系統的破壞與君權相權之關
一、令人費解的歷史表象
二、相權對宋代台諫系統的破壞
三、君權對宋代台諫系統的破壞
四、對君權相權破壞宋代台諫系統的綜合分析
五、君權失誤是宋代台諫系統破壞的根本原因
六、宋代的台諫與黨爭
第九章 結論:分權制衡的失敗嘗試
一、悖論之一:法制和人治
二、悖論之二:分權制衡和君主專制
三、歷史的啟示
附錄:對中國歷史上分權制衡的思考
一、歷史資源的重新審視
二、政治資源的中西比較
三、中國近現代的蹣跚步履
四、歷史的啟示
征引古籍書目版本
初版后記
叢書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