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晚清的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他又是公認的晚清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曾國藩可謂中國近代史上最具有爭議的人物。肯定之言,說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其成就「震古鑠今」,是個「完人」。否定之言,說他不顧「民族大義」,是 「吾祖民賊」,「民族罪人」。
本稿定位於學術性的歷史人物傳記,集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立基於扎實的史料基礎,注意對材料的審查辨析和合理解讀,作者力求不僅「形似」更要「神似」的對傳主的一生進行展示。
董叢林,1952年出生,河北鹽山人,歷史學博士,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義和團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以晚清政治史、文化史為主要研究方向(晚清湘淮派系及相關人物為所涉主要方面之一)。出版《龍與上帝——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晚清社會傳聞研究》、《百年家族——曾國藩(家族)》,《李鴻章的外交生涯》等十余部著作,發表《吳汝綸棄官從教辨析》、《領袖導向與湘淮系勢力的異流》、《胡林翼與湘系勢力的崛起》,《「迷拐」、「折割」傳聞與天津教案》、《論晚清名士李慈銘》、《庚子事變與京城傳聞》等百余篇論文。
目錄
引言 並非蛇足的「務虛」
第一章 終於登龍門
一、「神虯」驚夢故事的寓意
二、「蟾宮折桂」的拼搏之路
三、家門瑣事亦堪品
第二章 京官歲月
一、學事的轉向與進境
二、檢身入聖的追求
三、在升遷的順境中
四、貴而「不富」,亦樂亦苦
第三章 「赤地新立」創湘軍
一、「全孝」與「抒忠」之間
一、「曾屠戶」的凶殘與尷尬
三、「移花接木」的魔術
四、「魔術」機妙有續篇
五、從堅忍待機到建旗出征
第四章 顛連楚、贛間
一、出師未捷身「險」死
一、武昌勝局喜與憂
三、湖口慘敗幾絕命
四、孤窮困厄到極峰
第五章 「涅槃」復出后
一、機權之變
一、弟死三河多驚疑
三、「愛民」與「飭軍」的俚俗宣教
四、羽檄交馳不廢學
五、納幕李鴻章
六、援川未果改圖皖
七、助「老亮」脫難之局
第六章 日趨中天督兩江
一、局勢轉捩下的受命
一、險棋一着困祁門
三、面對「勤王」的召喚
四、在關鍵的安慶之役中
五、驚聞「哀詔」與痛失摯友
六、「東援」成就李鴻章
七、在「借師助剿」的事局中
八、「英英群彥滿樽前」
第七章 拼得血火沒天京
一、為破「逆都」苦運籌
一、聞捷巡閱百感集
三、顯榮與隱憂
四、「流水高山心自知」
五、侯門能持「勤儉」風?
第八章 掛帥「剿」捻威不再
一、勉強膺任下的籌策
二、帥符「法力」何失靈?
三、「聖地」之行
四、曾李瓜代之局
第九章 移督畿輔的日子里
一、闊別重赴京都日
一、舉政力難再從心
三、勸學士群與督教兒輩
四、津門教案陷難局
五、交接之際授「錦囊」
六、桑榆家門事
第十章 回督兩江后的短時苟延
一、復審奏定「刺馬案」
一、洋務夢里已有年
三、百事未畢殘燭滅
尾聲 身后不寂寞
主要征引書(文)目
后記
第一章 終於登龍門
一、「神虯」驚夢故事的寓意
二、「蟾宮折桂」的拼搏之路
三、家門瑣事亦堪品
第二章 京官歲月
一、學事的轉向與進境
二、檢身入聖的追求
三、在升遷的順境中
四、貴而「不富」,亦樂亦苦
第三章 「赤地新立」創湘軍
一、「全孝」與「抒忠」之間
一、「曾屠戶」的凶殘與尷尬
三、「移花接木」的魔術
四、「魔術」機妙有續篇
五、從堅忍待機到建旗出征
第四章 顛連楚、贛間
一、出師未捷身「險」死
一、武昌勝局喜與憂
三、湖口慘敗幾絕命
四、孤窮困厄到極峰
第五章 「涅槃」復出后
一、機權之變
一、弟死三河多驚疑
三、「愛民」與「飭軍」的俚俗宣教
四、羽檄交馳不廢學
五、納幕李鴻章
六、援川未果改圖皖
七、助「老亮」脫難之局
第六章 日趨中天督兩江
一、局勢轉捩下的受命
一、險棋一着困祁門
三、面對「勤王」的召喚
四、在關鍵的安慶之役中
五、驚聞「哀詔」與痛失摯友
六、「東援」成就李鴻章
七、在「借師助剿」的事局中
八、「英英群彥滿樽前」
第七章 拼得血火沒天京
一、為破「逆都」苦運籌
一、聞捷巡閱百感集
三、顯榮與隱憂
四、「流水高山心自知」
五、侯門能持「勤儉」風?
第八章 掛帥「剿」捻威不再
一、勉強膺任下的籌策
二、帥符「法力」何失靈?
三、「聖地」之行
四、曾李瓜代之局
第九章 移督畿輔的日子里
一、闊別重赴京都日
一、舉政力難再從心
三、勸學士群與督教兒輩
四、津門教案陷難局
五、交接之際授「錦囊」
六、桑榆家門事
第十章 回督兩江后的短時苟延
一、復審奏定「刺馬案」
一、洋務夢里已有年
三、百事未畢殘燭滅
尾聲 身后不寂寞
主要征引書(文)目
后記
序
並非蛇足的「務虛」
歷史長河,滾滾滔滔,吐故納新,承前啟后。
於今我們回溯一百幾十年前的史跡,豈不已有隔世滄桑之感?那個時候,中國還處於最后一個帝制王朝在內憂外患中極力掙扎甚至夢幻「中興」之際,「時勢」造就出的一班所謂「中興名臣」,在那段歷史上也確實演繹了非同尋常的社會和人生「大戲」,既反過來影響「時勢」,同時也塑造個人。本書傳主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最為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為這樣一個人物作傳,在審視其本身的同時,也能連帶地看其所屬群體,察覽世態,自然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對於業已逝去多年的傳主而言,當然只能通過史料中介去認知他。關於其人的史料遺存可謂數量豐富,質亦較高,於此有着良好的成傳條件。並且,因為其人的身份地位、社會角色和人生特點,不管對他的認識曾有的反差和現存的分歧有多大,他總會成為世人所經常關注的對象,少有真正淡出視野的時候,甚至時或成為「熱點」。就關乎其人的論著而言,「古」往今來,可謂夥矣!除時人所作,我們可視為「史料」而外,即使今人之作亦復不少。平時盡量搜羅閱覽,從中受益。之所以不揣淺陋,還敢再添其一傳,是鑒於傳主實在是個復雜多面的人物,所留歷史信息資源豐富,審視和解讀的空間廣闊而回旋余地頗大。雖說作「全傳」決不能略其「大面」(這是一般都能注意到的)而專挖偏角,但覺得不管是從總體立意還是具體操作上,還都是有「新」可求的,故有此一試。
歷史長河,滾滾滔滔,吐故納新,承前啟后。
於今我們回溯一百幾十年前的史跡,豈不已有隔世滄桑之感?那個時候,中國還處於最后一個帝制王朝在內憂外患中極力掙扎甚至夢幻「中興」之際,「時勢」造就出的一班所謂「中興名臣」,在那段歷史上也確實演繹了非同尋常的社會和人生「大戲」,既反過來影響「時勢」,同時也塑造個人。本書傳主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最為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為這樣一個人物作傳,在審視其本身的同時,也能連帶地看其所屬群體,察覽世態,自然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對於業已逝去多年的傳主而言,當然只能通過史料中介去認知他。關於其人的史料遺存可謂數量豐富,質亦較高,於此有着良好的成傳條件。並且,因為其人的身份地位、社會角色和人生特點,不管對他的認識曾有的反差和現存的分歧有多大,他總會成為世人所經常關注的對象,少有真正淡出視野的時候,甚至時或成為「熱點」。就關乎其人的論著而言,「古」往今來,可謂夥矣!除時人所作,我們可視為「史料」而外,即使今人之作亦復不少。平時盡量搜羅閱覽,從中受益。之所以不揣淺陋,還敢再添其一傳,是鑒於傳主實在是個復雜多面的人物,所留歷史信息資源豐富,審視和解讀的空間廣闊而回旋余地頗大。雖說作「全傳」決不能略其「大面」(這是一般都能注意到的)而專挖偏角,但覺得不管是從總體立意還是具體操作上,還都是有「新」可求的,故有此一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