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內一線工程師的傾情力作,作者根據多年的產品及模具設計經驗,以實例為主線,從工廠所需、切合實際出發,通過軟件的基本操作詳細地闡述PowerSHAPE三維設計和模具設計的過程。書中還包含大量的操作技巧和注意提示,讀者可以輕松地掌握PowerSHAPE三維設計和模具設計技能。
全書共21章,內容精練簡要,主要包括PowerSHAPE
2013的認識與操作、平面曲線繪制的基本功特訓、空間曲線繪制的基本功特訓、用戶坐標和圖層的設置、實體設計基本功特訓、機械零件設計特訓、實體設計實例(自動控制閥頂蓋、計算機顯示器托盤的設計)、曲面設計基本功特訓、曲線與曲面設計提高專題特訓、曲面設計實例(兒童湯匙的設計)、工程圖設計基本功特訓、拆電極(銅公)的介紹、工廠案例(面板后模拆銅公、照明電筒模具拆銅公)、PowerSHAPE分模基礎、自動創建分模線和分模面的分模、手動創建分模線和分模面的分模、帶側抽芯的產品分模、帶斜頂的產品分模(一模兩件)、模具設計常用的工藝知識。
韓思明,主要作者,2005年6月至2007年9月廣州聯盛模具廠從事設計員與工藝員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西安恆興科技應用UG軟件進行鐵路產品設計、數控編程和UG培訓老師 2009年3月至現在廣州海鷗衛浴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高端閥門設計,主任工程師。
目錄
第1章 PowerSHAPE2013的認識與操作
1.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2PowerSHAPE2013軟件簡介
1.3PowerSHAPE2013軟件的安裝
1.4PowerSHAPE2013各模塊簡介
1.4.1零件建模界面的介紹
1.4.2工程圖界面的介紹
1.4.3分模界面的介紹
1.4.4裝配界面的介紹
1.5PowerSHAPE2013工作環境的設置
1.5.1工具欄的調入
1.5.2背景顏色的設置
1.5.3特征樹的顯示與操作
1.6鼠標與鍵盤的使用
1.7PowerSHAPE2013文件的操作與管理
1.7.1新建文件
1.7.2打開文件
1.7.3輸入文件
1.7.4輸出文件
1.7.5保存文件
1.8從PowerMILL轉到PowerSHAPE中創建加工邊界
1.9在PowerSHAPE中創建輔助曲面后進入PowerMILL界面
1.10視圖查看的模式
1.10.1視圖的設置
1.10.2渲染模式的設置
1.11快捷鍵的設置
1.12PowerSHAPE2013設計入門演示
1.13本章學習收獲
1.14練習題
第2章 平面曲線繪制的基本功特訓
2.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2.2繪制平面曲線的基本步驟
2.3創建直線
2.3.1產生單個直線
2.3.2產生連續直線
2.3.3產生矩形
2.3.4產生多邊形
2.3.5在已選的兩個形體間產生一條最短的直線
2.3.6產生平倒角
2.4創建圓弧
2.4.1產生整圓弧
2.4.2通過三點產生圓弧
2.4.3通過圓心和兩點產生圓弧
2.4.4產生圓倒角圓弧
2.5創建曲線
2.5.1產生樣條曲線
2.5.2勾畫樣條曲線
2.5.3產生B樣條曲線
2.5.4產生橢圓
2.5.5產生螺線
2.5.6產生螺旋線
2.6裁剪曲線
2.6.1交互剪裁線框
2.6.2點剪裁
2.6.3剪切形體
2.7變換曲線
2.7.1鏡像
2.7.2移動/復制
2.7.3旋轉
2.7.4偏置
2.8平面曲線設計實例特訓
2.8.1曲線實例特訓一——機械零件曲線1的設計
2.8.2曲線實例特訓二——機械零件曲線2的設計
2.8.3曲線實例特訓三——鼠標外形輪廓曲線的設計
2.9本章學習收獲
2.10練習題
第3章 空間曲線繪制的基本功特訓
3.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3.2復合曲線
3.3拔模曲線
3.4截面曲線
3.5相交曲線
3.6投影曲線
3.7連接兩條曲線
3.8創建文本
3.9本章學習收獲
3.10練習題
第4章 用戶坐標和圖層的設置
4.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4.2用戶坐標系與基准平面的關系
4.3產生用戶坐標系
4.3.1創建單用戶坐標系
4.3.2創建多用戶坐標系
4.3.3在選項中心創建單用戶坐標系
4.3.4在選項頂部創建單用戶坐標系
4.3.5在選項底部創建單用戶坐標系
4.3.6通過三點產生用戶坐標系
4.4圖層的設置
4.4.1創建新的圖層
4.4.2將圖形移動至圖層
4.5本章學習收獲
4.6練習題
第5章 實體設計基本功特訓
5.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5.2實體操作
5.2.1產生實體矩形塊
5.2.2產生實體圓柱
5.2.3產生實體圓錐
5.2.4產生實體球
5.2.5產生實體圓環
5.2.6產生實體彈簧
5.2.7擠出產生實體
5.2.8旋轉產生實體
5.2.9通過驅動曲線和截面產生實體(掃描)
5.3實例特征
5.3.1布爾和
5.3.2布爾差
5.3.3布爾交
5.3.4圓倒角
5.3.5斜倒角
5.3.6筋形圓倒角
5.3.7產生實體切口特征
5.3.8產生實體凸台特征
5.3.9拔模
5.3.10產生殼體實體
5.3.11產生孔
5.3.12替換面
5.3.13隆起
5.3.14摹仿變形
5.4綜合操作特訓一
5.5實體變換
5.5.1鏡像
5.5.2復制/移動
5.5.3旋轉
5.5.4編輯產生圖案(陣列)
5.6綜合操作特訓二
5.7本章學習收獲
5.8練習題
第6章 機械零件設計特訓
6.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6.2支撐座的繪制
6.2.1繪制過程應用的命令
6.2.2繪制詳細步驟
6.3球閥轉頭的繪制
6.3.1繪制過程應用的命令
6.3.2繪制詳細步驟
6.4本章學習收獲
6.5練習題
第7章 實體設計實例——自動控制閥頂蓋
7.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7.2實例設計過程應用的命令
7.3實例設計詳細步驟
7.4本章學習收獲
7.5練習題
第8章 實體設計實例——計算機顯示器托盤的設計
8.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8.2實例設計過程應用的命令
8.3實例設計詳細步驟
8.4本章學習收獲
8.5練習題
第9章 曲面設計基本功特訓
9.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9.2標准體素
9.2.1平面標准體素
9.2.2矩形塊標准體素
9.2.3圓柱標准體素
9.2.4球標准體素
9.3擠出面
9.4智能曲面
9.4.1通過線框
9.4.2通過分離
9.4.3填充
9.4.4驅動曲線
9.4.5雙軌曲線
9.4.6最佳擬合曲線
9.5通過線框產生卷邊曲面
9.6分模面
9.7曲面延伸
9.8圓倒角曲面
9.9連接兩張曲面
9.10縫合曲面
9.11分割曲面
9.12裁剪曲面
9.13曲面設計綜合實例特訓
9.13.1實例設計過程應用的命令
9.13.2實例設計詳細步驟
9.14本章學習收獲
9.15練習題
第10章 曲線與曲面設計提高專題特訓
10.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0.2玩具兔腳曲面的設計
10.3人體腿部模型曲面的設計
10.4汽車后視鏡曲面的設計
10.5本章學習收獲
10.6練習題
第11章 曲面設計實例——兒童湯匙的設計
11.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1.2實例設計過程應用的命令
11.3實例設計詳細步驟
11.4本章學習收獲
11.5練習題
第12章 工程圖設計基本功特訓
12.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2.2PowerSHAPE2013工程圖概述
12.3工程視圖的介紹
12.3.1主視圖
12.3.2投影視圖
12.3.3剖視圖
12.4進入PowerSHAPE工程圖環境
12.5視圖的創建
12.5.1單個視圖
12.5.2相關視圖(投影視圖)
12.5.3局部視圖(放大視圖)
12.5.4剖視圖
12.5.5帶背景的剖視圖
12.6轉換
12.7工程圖尺寸標注
12.8工程圖保存至CAD
12.9工程圖綜合實例特訓一
12.10工程圖綜合實例特訓二
12.11本章學習收獲
12.12練習題
第13章 拆電極(銅公)的介紹
13.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3.2電火花加工的介紹
13.3電極(銅公)的介紹
13.4掌握模具中需要拆銅公的部位
13.5拆銅公的原則
13.6拆銅公注意事項
13.7本章學習收獲
13.8練習題
第14章 工廠案例——面板后模拆銅公
14.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4.2模型分析
14.3拆銅公詳細操作步驟
14.3.1創建銅公一
14.3.2創建銅公二
14.4本章學習收獲
14.5練習題
第15章 工廠案例——照明電筒模具拆銅公
15.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5.2模型分析
15.3拆銅公詳細操作步驟
15.3.1創建前模銅公一
15.3.2創建前模銅公二
15.3.3創建后模銅公一
15.3.4創建后模銅公二
15.3.5創建后模銅公三
15.4本章學習收獲
15.5練習題
第16章 PowerSHAPE分模基礎
16.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6.2進入分模環境
16.3分模的基本步驟
16.3.1模具坐標系的設置
16.3.2選擇需要分模的產品
16.3.3創建分型線
16.3.4創建補面
16.3.5定義產品收縮率
16.3.6定義毛坯與產品邊緣的尺寸
16.3.7產生分模面
16.3.8定義毛坯的高度
16.3.9定義拐角類型
16.3.10模擬型芯與型腔的分離
16.3.11模具零件的圖層管理
16.4本章學習收獲
16.5練習題
第17章 自動創建分模線和分模面的分模
17.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7.2電器面板的分模
17.3電燙斗座蓋的分模
17.4本章學習收獲
17.5練習題
第18章 手動創建分模線和分模面的分模
18.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8.2自動控制閥頂蓋的分模
18.3計算機顯示器托盤的分模
18.4本章學習收獲
18.5練習題
第19章 帶側抽芯的產品分模
19.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9.2螺紋旋蓋的分模
19.2.1創建前后模
19.2.2創建模具鑲件
19.2.3創建模具行位(滑塊)
19.2.4編輯型腔
19.2.5編輯型芯
19.3塑料限位桿的分模
19.3.1主體的分型
19.3.2編輯型芯
19.3.3編輯型腔
19.3.4編輯滑塊
19.4本章學習收獲
19.5練習題
第20章 帶斜頂的產品分模(一模兩件)
20.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20.2手機直充電器上蓋的分模
20.2.1創建前后模
20.2.2創建后模鑲件
20.2.3創建前模鑲件
20.2.4編輯前模
20.2.5編輯后模
20.3直充電器下蓋的分模
20.3.1主體的分型
20.3.2創建斜頂
20.3.3創建后模鑲件
20.3.4編輯后模
20.3.5編輯前模
20.4一模兩件的排位
20.4.1后模的排位
20.4.2前模的排位
20.4.3前后模限位結構的設計
20.5本章學習收獲
20.6練習題
第21章 模具設計常用的工藝知識
21.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21.2塑料模具材料的性能及選擇
21.2.1使用性能對模具材料的要求
21.2.2加工性能對模具材料的要求
21.2.3常使用的塑料模具材料
21.2.4模具鋼材的熱處理
21.3常用塑膠材料的注塑工藝介紹
21.4模具主體結構
21.4.1模架
21.4.2型腔
21.4.3型芯
21.5模具的其他結構
21.5.1鑲塊(鑲件)
21.5.2滑塊(行位)
21.5.3斜頂(內行位)
21.5.4頂桿、推管、頂板和頂塊
21.5.5螺釘
21.5.6澆注系統
21.5.7冷卻系統
21.6練習題
1.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2PowerSHAPE2013軟件簡介
1.3PowerSHAPE2013軟件的安裝
1.4PowerSHAPE2013各模塊簡介
1.4.1零件建模界面的介紹
1.4.2工程圖界面的介紹
1.4.3分模界面的介紹
1.4.4裝配界面的介紹
1.5PowerSHAPE2013工作環境的設置
1.5.1工具欄的調入
1.5.2背景顏色的設置
1.5.3特征樹的顯示與操作
1.6鼠標與鍵盤的使用
1.7PowerSHAPE2013文件的操作與管理
1.7.1新建文件
1.7.2打開文件
1.7.3輸入文件
1.7.4輸出文件
1.7.5保存文件
1.8從PowerMILL轉到PowerSHAPE中創建加工邊界
1.9在PowerSHAPE中創建輔助曲面后進入PowerMILL界面
1.10視圖查看的模式
1.10.1視圖的設置
1.10.2渲染模式的設置
1.11快捷鍵的設置
1.12PowerSHAPE2013設計入門演示
1.13本章學習收獲
1.14練習題
第2章 平面曲線繪制的基本功特訓
2.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2.2繪制平面曲線的基本步驟
2.3創建直線
2.3.1產生單個直線
2.3.2產生連續直線
2.3.3產生矩形
2.3.4產生多邊形
2.3.5在已選的兩個形體間產生一條最短的直線
2.3.6產生平倒角
2.4創建圓弧
2.4.1產生整圓弧
2.4.2通過三點產生圓弧
2.4.3通過圓心和兩點產生圓弧
2.4.4產生圓倒角圓弧
2.5創建曲線
2.5.1產生樣條曲線
2.5.2勾畫樣條曲線
2.5.3產生B樣條曲線
2.5.4產生橢圓
2.5.5產生螺線
2.5.6產生螺旋線
2.6裁剪曲線
2.6.1交互剪裁線框
2.6.2點剪裁
2.6.3剪切形體
2.7變換曲線
2.7.1鏡像
2.7.2移動/復制
2.7.3旋轉
2.7.4偏置
2.8平面曲線設計實例特訓
2.8.1曲線實例特訓一——機械零件曲線1的設計
2.8.2曲線實例特訓二——機械零件曲線2的設計
2.8.3曲線實例特訓三——鼠標外形輪廓曲線的設計
2.9本章學習收獲
2.10練習題
第3章 空間曲線繪制的基本功特訓
3.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3.2復合曲線
3.3拔模曲線
3.4截面曲線
3.5相交曲線
3.6投影曲線
3.7連接兩條曲線
3.8創建文本
3.9本章學習收獲
3.10練習題
第4章 用戶坐標和圖層的設置
4.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4.2用戶坐標系與基准平面的關系
4.3產生用戶坐標系
4.3.1創建單用戶坐標系
4.3.2創建多用戶坐標系
4.3.3在選項中心創建單用戶坐標系
4.3.4在選項頂部創建單用戶坐標系
4.3.5在選項底部創建單用戶坐標系
4.3.6通過三點產生用戶坐標系
4.4圖層的設置
4.4.1創建新的圖層
4.4.2將圖形移動至圖層
4.5本章學習收獲
4.6練習題
第5章 實體設計基本功特訓
5.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5.2實體操作
5.2.1產生實體矩形塊
5.2.2產生實體圓柱
5.2.3產生實體圓錐
5.2.4產生實體球
5.2.5產生實體圓環
5.2.6產生實體彈簧
5.2.7擠出產生實體
5.2.8旋轉產生實體
5.2.9通過驅動曲線和截面產生實體(掃描)
5.3實例特征
5.3.1布爾和
5.3.2布爾差
5.3.3布爾交
5.3.4圓倒角
5.3.5斜倒角
5.3.6筋形圓倒角
5.3.7產生實體切口特征
5.3.8產生實體凸台特征
5.3.9拔模
5.3.10產生殼體實體
5.3.11產生孔
5.3.12替換面
5.3.13隆起
5.3.14摹仿變形
5.4綜合操作特訓一
5.5實體變換
5.5.1鏡像
5.5.2復制/移動
5.5.3旋轉
5.5.4編輯產生圖案(陣列)
5.6綜合操作特訓二
5.7本章學習收獲
5.8練習題
第6章 機械零件設計特訓
6.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6.2支撐座的繪制
6.2.1繪制過程應用的命令
6.2.2繪制詳細步驟
6.3球閥轉頭的繪制
6.3.1繪制過程應用的命令
6.3.2繪制詳細步驟
6.4本章學習收獲
6.5練習題
第7章 實體設計實例——自動控制閥頂蓋
7.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7.2實例設計過程應用的命令
7.3實例設計詳細步驟
7.4本章學習收獲
7.5練習題
第8章 實體設計實例——計算機顯示器托盤的設計
8.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8.2實例設計過程應用的命令
8.3實例設計詳細步驟
8.4本章學習收獲
8.5練習題
第9章 曲面設計基本功特訓
9.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9.2標准體素
9.2.1平面標准體素
9.2.2矩形塊標准體素
9.2.3圓柱標准體素
9.2.4球標准體素
9.3擠出面
9.4智能曲面
9.4.1通過線框
9.4.2通過分離
9.4.3填充
9.4.4驅動曲線
9.4.5雙軌曲線
9.4.6最佳擬合曲線
9.5通過線框產生卷邊曲面
9.6分模面
9.7曲面延伸
9.8圓倒角曲面
9.9連接兩張曲面
9.10縫合曲面
9.11分割曲面
9.12裁剪曲面
9.13曲面設計綜合實例特訓
9.13.1實例設計過程應用的命令
9.13.2實例設計詳細步驟
9.14本章學習收獲
9.15練習題
第10章 曲線與曲面設計提高專題特訓
10.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0.2玩具兔腳曲面的設計
10.3人體腿部模型曲面的設計
10.4汽車后視鏡曲面的設計
10.5本章學習收獲
10.6練習題
第11章 曲面設計實例——兒童湯匙的設計
11.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1.2實例設計過程應用的命令
11.3實例設計詳細步驟
11.4本章學習收獲
11.5練習題
第12章 工程圖設計基本功特訓
12.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2.2PowerSHAPE2013工程圖概述
12.3工程視圖的介紹
12.3.1主視圖
12.3.2投影視圖
12.3.3剖視圖
12.4進入PowerSHAPE工程圖環境
12.5視圖的創建
12.5.1單個視圖
12.5.2相關視圖(投影視圖)
12.5.3局部視圖(放大視圖)
12.5.4剖視圖
12.5.5帶背景的剖視圖
12.6轉換
12.7工程圖尺寸標注
12.8工程圖保存至CAD
12.9工程圖綜合實例特訓一
12.10工程圖綜合實例特訓二
12.11本章學習收獲
12.12練習題
第13章 拆電極(銅公)的介紹
13.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3.2電火花加工的介紹
13.3電極(銅公)的介紹
13.4掌握模具中需要拆銅公的部位
13.5拆銅公的原則
13.6拆銅公注意事項
13.7本章學習收獲
13.8練習題
第14章 工廠案例——面板后模拆銅公
14.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4.2模型分析
14.3拆銅公詳細操作步驟
14.3.1創建銅公一
14.3.2創建銅公二
14.4本章學習收獲
14.5練習題
第15章 工廠案例——照明電筒模具拆銅公
15.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5.2模型分析
15.3拆銅公詳細操作步驟
15.3.1創建前模銅公一
15.3.2創建前模銅公二
15.3.3創建后模銅公一
15.3.4創建后模銅公二
15.3.5創建后模銅公三
15.4本章學習收獲
15.5練習題
第16章 PowerSHAPE分模基礎
16.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6.2進入分模環境
16.3分模的基本步驟
16.3.1模具坐標系的設置
16.3.2選擇需要分模的產品
16.3.3創建分型線
16.3.4創建補面
16.3.5定義產品收縮率
16.3.6定義毛坯與產品邊緣的尺寸
16.3.7產生分模面
16.3.8定義毛坯的高度
16.3.9定義拐角類型
16.3.10模擬型芯與型腔的分離
16.3.11模具零件的圖層管理
16.4本章學習收獲
16.5練習題
第17章 自動創建分模線和分模面的分模
17.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7.2電器面板的分模
17.3電燙斗座蓋的分模
17.4本章學習收獲
17.5練習題
第18章 手動創建分模線和分模面的分模
18.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8.2自動控制閥頂蓋的分模
18.3計算機顯示器托盤的分模
18.4本章學習收獲
18.5練習題
第19章 帶側抽芯的產品分模
19.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19.2螺紋旋蓋的分模
19.2.1創建前后模
19.2.2創建模具鑲件
19.2.3創建模具行位(滑塊)
19.2.4編輯型腔
19.2.5編輯型芯
19.3塑料限位桿的分模
19.3.1主體的分型
19.3.2編輯型芯
19.3.3編輯型腔
19.3.4編輯滑塊
19.4本章學習收獲
19.5練習題
第20章 帶斜頂的產品分模(一模兩件)
20.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20.2手機直充電器上蓋的分模
20.2.1創建前后模
20.2.2創建后模鑲件
20.2.3創建前模鑲件
20.2.4編輯前模
20.2.5編輯后模
20.3直充電器下蓋的分模
20.3.1主體的分型
20.3.2創建斜頂
20.3.3創建后模鑲件
20.3.4編輯后模
20.3.5編輯前模
20.4一模兩件的排位
20.4.1后模的排位
20.4.2前模的排位
20.4.3前后模限位結構的設計
20.5本章學習收獲
20.6練習題
第21章 模具設計常用的工藝知識
21.1學習目標與課時安排
21.2塑料模具材料的性能及選擇
21.2.1使用性能對模具材料的要求
21.2.2加工性能對模具材料的要求
21.2.3常使用的塑料模具材料
21.2.4模具鋼材的熱處理
21.3常用塑膠材料的注塑工藝介紹
21.4模具主體結構
21.4.1模架
21.4.2型腔
21.4.3型芯
21.5模具的其他結構
21.5.1鑲塊(鑲件)
21.5.2滑塊(行位)
21.5.3斜頂(內行位)
21.5.4頂桿、推管、頂板和頂塊
21.5.5螺釘
21.5.6澆注系統
21.5.7冷卻系統
21.6練習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