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來,很多人認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樂是永恆的。他的音樂語言仿佛表述出了深沉的、根基性的思想內涵,從而一再打動並震撼了聽者的靈魂。無論巴赫處理哪種音樂體裁,他都能成功地讓巴洛克的音樂風格超越時代、臻於不朽。
德國著名音樂家米歇爾•魏爾新的新作《聆聽巴赫》將這天才的音樂向聽眾作了闡明,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它並且不斷有新的發現。為此,他沉潛到音樂結構的深處,同時也挺進到廣闊的文化史和演出實踐背景中――從巴赫《創意曲》的課堂教育伊始,到聖詠及其在禮拜儀式中被確定下來,到他廣博的神學知識的應用,以及他在萊比錫齊默爾曼咖啡廳里演出的協奏曲,再到他最后的那些達到一生事業巔峰的作品――《哥德堡變奏曲》、《b小調彌撒》和《賦格的藝術》。
米歇爾•魏爾新(Michael Wersin),德國著名音樂學學者、音樂家,1966年生於比勒菲爾德。他先后在聖加侖郊區教堂音樂學校和盧塞恩的音樂高校里擔任宗教音樂專業講師,還在多個職業合奏樂隊里擔任過歌手和通奏低音管風琴師。在著名的天主教神學院如慕尼黑的大公格奧爾吉亞奴姆(herzogliches
Georgianum)和羅馬的日耳曼尼庫姆(Germanicum),他指導過聲樂訓練和發聲教育。他撰寫過《迷人的古典:音樂簡史》(Fasizination Klassik. Eine kleine Musikgeschichte)、《古典音樂CD指南》(CD-Führer Klassik)、《拉丁宗教音樂手冊》(Führer zur lateinischen
Kirchenmusik)、《亨德爾和他的同伴們:巴洛克時代的音樂》(Händel & Co. Die Musik der Barockzeit)、《聆聽舒伯特》(Schubert hören. Eine Anleitung)(2012)。作為音樂記者,他為古典音樂雜志Rondo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