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呂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體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學,積極用世,關乎治國修身,處事應物,言簡意賅,洞徹精微,在當時及后世影響很大,以至於今。尹會一《呂語精粹序》稱其「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內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當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針,苦口之良劑」。
呂坤(1536-1618)
明朝文學家,思想家。字叔簡,卑心吾、新吾,自號抱獨居土,河南寧陵人。呂坤天資聰穎,6歲入學啟蒙,15歲作《夜氣銘》、《招良心詩》。25歲中秀才第一,嘉靖十年(1561年),26歲中舉,萬歷二年(1574年),39歲中進士,初為裹垣知縣,因政績卓著,調大同,征授戶部主事,歷郎中。遷山東參政、山西按察使、陝西右布政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四。居3年,召為左僉都御史。歷刑部左、右侍郎。呂坤所至,頗有政績,深受士民愛戴。歷山東參政時,「祟文教,恤孤寡,伸武備,禁邪黨,立社學,創冬生院以恤殘疾。」有奸人借朝泰山之機,裝神弄鬼,詐取人財物,多致殞命。呂坤嚴懲惡人,杜絕丁奸人殘害黎民。巡撫山西時,著有《實政錄》,被仕宦奉為楷模。呂坤愛亡民如子弟,視貪官若仇人,所刻《風憲約》、《民務》各款深受稱頌。他與沈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歷年間天下「三大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