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為什麼拍攝紀錄片?
紀錄片的類型
從素材到影片
網絡時代的影像
成為公共影像的條件
題材的選擇
文獻價值
羅伯特·弗拉哈迪
第二章 電影—眼睛
我看,故我在
伊文思的《雨》
只有得體的方法,沒有過時的方法
觀察類紀錄片
雷蒙·德巴東與《第十區法庭》
理查德·利科克
羅伯特·德魯
《初選》與「公平原則」,紀錄片的「斷奶」
《椅子》和《總統諾言背后的危機》
直接電影
「危機結構」
梅索斯兄弟
技巧:手持攝影與「貼近原則」
聲音質量
意外事件(或意外動作)
第三章 主人公納努克
紀錄片與「人」
找到你的「演員」
時間
密閉的房子
人物紀錄片中的訪談
讓·魯什和真實電影
社會中的人
第四章 觀點
影響世界的影像
約翰·格里爾遜模式
紀錄片的戰爭
全知視點
《科尼2012》,影像即是權力
對素材的重新組織
《普通的法西斯》
對權威視點的反思
《夜與霧》
作者論
主題驅動的紀錄片
邁克爾·摩爾
「坡上的作者」
第五章 心像
第六章 迷蹤
張麗玲「搬演」風波
「搬演」或「重現」
重現真實的風險
紀錄片與故事片
「真實」是一個契約
明天的紀錄片
出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