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先生學貫中西,著作甚豐,其中的散文、隨筆更是精華。他結合外國娓語式散文和中國明清之際性靈作品的長處,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賦氣質,使他的文章顯示出主人情、通靈性、富幽默的特色。
《吾國與吾民》又名《中國人》,是林語堂在西方文壇的成名作與代表作。該用坦率幽默的筆調、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精神狀態與向往,以及中國的社會、文藝與生活情趣。
由於《吾國與吾民》將中國人的性格、心靈、理想、生活、政治、社會、藝術剖釋得非常美妙,並與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應的廣泛深入的比較,在海內外引起轟動,美國許多知名人士推崇備至,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廣泛流傳。
林語堂,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和語言學家。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起先后赴美國、德國研究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先后任教於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廈門大學。著有《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武則天傳》、《蘇東坡傳》等作品。
目錄
賽珍珠序
自序
閑話開場
第一章 中國人民
一 南方與北方
二 退化
三 新血統之混入
四 文化之鞏固作用
五 民族的童年
第二章 中國人之德性
一 圓熟
二 忍耐
三 無可無不可
四 老猾俏皮
五 和平
六 知足
七 幽默
八 保守性
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
一 智慧
二 女性型
三 缺乏科學精神
四 邏輯
五 直覺
六 擬想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 中國的人文主義
二 宗教
三 中庸之道
四 道教
五 佛教
小引
第五章 婦女生活
一 女性之從屬地位
二 家庭和婚姻
三 理想中的女性
四 我們的女子教育
五 戀愛和求婚
六 妓女與妾
七 纏足的習俗
八 解放運
第六章 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
一 公共精神的缺乏
二 家族制度
三 徇私舞弊和禮俗
四 特權與平等
五 社會階級
六 陽性型的三位一體
七 陰性型的三位一體
八 鄉屬制度
九 賢能政府
第七章 文學生活
一 文學之特性
二 語言與思想
三 學術
四 學府制度
五 散文
六 文學與政治
七 文學革命
八 詩
九 戲劇
十 小說
十一 西洋文學之影響
第八章 藝術家生活
一 藝術家
二 中國書法
三 繪畫
四 建築
第九章 生活的藝術
一 日常的娛樂
二 居室與庭園
三 飲食
收場語
自序
閑話開場
第一章 中國人民
一 南方與北方
二 退化
三 新血統之混入
四 文化之鞏固作用
五 民族的童年
第二章 中國人之德性
一 圓熟
二 忍耐
三 無可無不可
四 老猾俏皮
五 和平
六 知足
七 幽默
八 保守性
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
一 智慧
二 女性型
三 缺乏科學精神
四 邏輯
五 直覺
六 擬想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 中國的人文主義
二 宗教
三 中庸之道
四 道教
五 佛教
小引
第五章 婦女生活
一 女性之從屬地位
二 家庭和婚姻
三 理想中的女性
四 我們的女子教育
五 戀愛和求婚
六 妓女與妾
七 纏足的習俗
八 解放運
第六章 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
一 公共精神的缺乏
二 家族制度
三 徇私舞弊和禮俗
四 特權與平等
五 社會階級
六 陽性型的三位一體
七 陰性型的三位一體
八 鄉屬制度
九 賢能政府
第七章 文學生活
一 文學之特性
二 語言與思想
三 學術
四 學府制度
五 散文
六 文學與政治
七 文學革命
八 詩
九 戲劇
十 小說
十一 西洋文學之影響
第八章 藝術家生活
一 藝術家
二 中國書法
三 繪畫
四 建築
第九章 生活的藝術
一 日常的娛樂
二 居室與庭園
三 飲食
收場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