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若干與中國台灣地區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和社會心理結構的東亞社會政治發展和民主化問題的比較性檢視,對在特定文化背景地區政治變遷所呈現出的政治衰退現象的比較,在社會和文化視角下對東亞社會的民主化進程展開分析。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政治衰退的理論內涵在於:它不僅限於討論台灣地區的民主化進程,而且可以為其他地區甚至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化和政治變遷提供解釋范式。
陳星,安徽蕭縣人,分別在安徽師范大學、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港澳法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主要從事台灣政黨政治、兩岸關系等方面的研究,發表《「台灣主體意識」的概念性解析》、《侍從主義視角下的民進黨派系問題》等學術論文20余篇,發表涉台時事評論300余篇。
目錄
導言:問題的提出
第1章 基本理論框架
1.1 文獻綜述
1.1.1 政治發展理論的基本脈絡
1.1.2 政治衰退理論的流變
1.1.3 學界對台灣民主化與政治發展的研究概況
1.2 政治衰退概念性解析
1.2.1 基本理論預設
1.2.2 政治衰退的基本涵義
1.2.3 政治衰退的基本面向
1.2.4 政治衰退的測量
第2章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政治衰退
2.1 「總統」權力的集中與制衡弱化
2.1.1 「總統」權力集中的制度基礎
2.1.2 黨國體制與「總統」權力集中
2.1.3 對「總統」權力制衡的失靈
2.2 「政治無能」
2.3 族群撕裂與政治對立
2.4 社會共識的缺失
2.5 政治變遷與經濟發展
2.5.1 政治民主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5.2 台灣政治民主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6 政治腐敗及其控制
2.6.1 政治腐敗:功能問題還是道德問題?
2.6.2 民主化過程中的台灣政治腐敗現象
2.6.3 台灣民主化與政治腐敗的關聯
第3章 政治變遷與政治衰退:過程、機制和行為模式化成
3.1 台灣民主化與政治資源分配格局的重構
3.1.1 社會異質性的顯性化
3.1.2 政治資源分配格局的重構
3.1.3 政治動員成為政治對立的動力源
3.2 民主化與價值分配:「台灣主體意識」建構
3.2.1 「台灣主體意識」概念的流變
3.2.2 「台灣主體意識」的基本層面
3.2.3 觀念建構與「台灣主體意識」的意識形態化
3.2.4 「台灣主體意識」的身份認定功能
3.2.5 意識形態重構與政治衰退
3.3 統合機制變化與政治衰退
3.3.1 統合機制由剛性向柔性轉變
3.3.2 政治精英內部關系的變遷
3.4 政治行為模式化成與政治衰退
3.4.1 台灣政黨政治與政治行為模式
3.4.2 政黨之政治行為模式的歷史習得過程
3.4.3 對立性政治結構和敵我矛盾的建構
3.4.4 政黨之政治行為模式與政治衰退
3.5 余論
第4章 比較視角下台灣政治衰退的理論意涵
4.1 東亞視域中的政治衰退問題
4.1.1 政治腐敗
4.1.2 權力集中
4.1.3 族群沖突
4.1.4 「恩庇-侍從」體制以及「金權政治」
4.1.5 「政治無能」與信任危機
4.2 政治衰退的發生學解釋
4.2.1 東亞文化傳統對政治衰退的影響
4.2.2 制度移植、文化重構與政治衰退
4.2.3 民主化與政治衰退的制度化
4.3 政治衰退與社會治理
4.3.1 政治衰退在民主化過程中的坐標
4.3.2 政治衰退與民主化過程中的社會治理
4.3.3 台灣的政治衰退與社會治理
參考文獻
后 記
第1章 基本理論框架
1.1 文獻綜述
1.1.1 政治發展理論的基本脈絡
1.1.2 政治衰退理論的流變
1.1.3 學界對台灣民主化與政治發展的研究概況
1.2 政治衰退概念性解析
1.2.1 基本理論預設
1.2.2 政治衰退的基本涵義
1.2.3 政治衰退的基本面向
1.2.4 政治衰退的測量
第2章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政治衰退
2.1 「總統」權力的集中與制衡弱化
2.1.1 「總統」權力集中的制度基礎
2.1.2 黨國體制與「總統」權力集中
2.1.3 對「總統」權力制衡的失靈
2.2 「政治無能」
2.3 族群撕裂與政治對立
2.4 社會共識的缺失
2.5 政治變遷與經濟發展
2.5.1 政治民主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5.2 台灣政治民主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6 政治腐敗及其控制
2.6.1 政治腐敗:功能問題還是道德問題?
2.6.2 民主化過程中的台灣政治腐敗現象
2.6.3 台灣民主化與政治腐敗的關聯
第3章 政治變遷與政治衰退:過程、機制和行為模式化成
3.1 台灣民主化與政治資源分配格局的重構
3.1.1 社會異質性的顯性化
3.1.2 政治資源分配格局的重構
3.1.3 政治動員成為政治對立的動力源
3.2 民主化與價值分配:「台灣主體意識」建構
3.2.1 「台灣主體意識」概念的流變
3.2.2 「台灣主體意識」的基本層面
3.2.3 觀念建構與「台灣主體意識」的意識形態化
3.2.4 「台灣主體意識」的身份認定功能
3.2.5 意識形態重構與政治衰退
3.3 統合機制變化與政治衰退
3.3.1 統合機制由剛性向柔性轉變
3.3.2 政治精英內部關系的變遷
3.4 政治行為模式化成與政治衰退
3.4.1 台灣政黨政治與政治行為模式
3.4.2 政黨之政治行為模式的歷史習得過程
3.4.3 對立性政治結構和敵我矛盾的建構
3.4.4 政黨之政治行為模式與政治衰退
3.5 余論
第4章 比較視角下台灣政治衰退的理論意涵
4.1 東亞視域中的政治衰退問題
4.1.1 政治腐敗
4.1.2 權力集中
4.1.3 族群沖突
4.1.4 「恩庇-侍從」體制以及「金權政治」
4.1.5 「政治無能」與信任危機
4.2 政治衰退的發生學解釋
4.2.1 東亞文化傳統對政治衰退的影響
4.2.2 制度移植、文化重構與政治衰退
4.2.3 民主化與政治衰退的制度化
4.3 政治衰退與社會治理
4.3.1 政治衰退在民主化過程中的坐標
4.3.2 政治衰退與民主化過程中的社會治理
4.3.3 台灣的政治衰退與社會治理
參考文獻
后 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