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收錄了席勒美學:一種重建的政治哲學現代性話語、費希特美學的現代性理解、謝林美學的現代性轉向與反思、人學語境中康德與馬克思的審美文化選擇、審美現代性批判視域中的馬克思美學思想解析、馬克思文藝思想的人類學斷想等內容。
張政文,1960年10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目錄
第一章 現代性思想的基本語境
第一節 歷史的三種時間量度與三種理解方式
第二節 關於德國古典哲學的當代理解
第三節 德國古典美學現代性的基本維度
第四節 德國審美現代性話語的文化生態要素
第二章 現代性思想的主導語義
第一節 論康德「批判哲學」的存在觀
第二節 康德啟蒙自然觀的文化批判
第三節 康德「批判哲學」的歷史意識釋析
第四節 關於上帝之在的對話——論康德「批判哲學」的神學觀
第五節 惡、罪、善——康德的人性與宗教關系理論解析
第六節 康德與西方古典人本哲學的精神救贖意識
第七節 康德哲學:一種社會批判理論
第八節 康德哲學與近代西方文化自覺
第九節 康德、黑格爾啟蒙觀的差異與文化批判
第十節 康德、黑格爾國家理論中關於現代性的分歧
第十一節 從批判哲學走向文化哲學——論李凱爾特對康德的超越
第十二節 康德與福柯:啟蒙與現代性之爭
第十三節 歐洲世界主義傳統、康德世界公民理論與全球化——關於當代全球化理論的一種歷史描述與釋析
第三章 現代性的美學話語
第一節 德國古典美學現代性的基本維度
第二節 和解:德國古典哲學的美學現代性訴求
第三節 論康德對美與美感關系的批判性闡釋——兼及其對20世紀西方美學的影響
第四節 美的本質:從美的本源轉向藝術
第五節 藝術: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本源——論康德對藝術家與藝術作品關系的解構
第六節 康德:審美與教育的相遇
第七節 從文藝學、美學到文藝美學建構——論康德對近現代文藝美學的理論貢獻
第八節 康德的文化立場與審美維度
第九節 交往行為理論視域中的康德審美理論
第十節 康德的審美現代性設計及對后現代美學的啟示
第十一節 席勒美學:一種重建的政治哲學現代性話語
第十二節 費希特美學的現代性理解
第十三節 謝林美學的現代性轉向與反思
第十四節 人學語境中康德與馬克思的審美文化選擇
第十五節 審美現代性批判視域中的馬克思美學思想解析
第十六節 馬克思文藝思想的人類學斷想
第四章 現代性思想的啟示
第一節 康德對20世紀中國當代美學的主要影響
第二節 康德對20世紀西方美學的主要影響
第三節 康德對21世紀人類基本精神價值的啟示
第四節 20世紀西方現代性美學對康德美學的三種典型回應
后記
第一節 歷史的三種時間量度與三種理解方式
第二節 關於德國古典哲學的當代理解
第三節 德國古典美學現代性的基本維度
第四節 德國審美現代性話語的文化生態要素
第二章 現代性思想的主導語義
第一節 論康德「批判哲學」的存在觀
第二節 康德啟蒙自然觀的文化批判
第三節 康德「批判哲學」的歷史意識釋析
第四節 關於上帝之在的對話——論康德「批判哲學」的神學觀
第五節 惡、罪、善——康德的人性與宗教關系理論解析
第六節 康德與西方古典人本哲學的精神救贖意識
第七節 康德哲學:一種社會批判理論
第八節 康德哲學與近代西方文化自覺
第九節 康德、黑格爾啟蒙觀的差異與文化批判
第十節 康德、黑格爾國家理論中關於現代性的分歧
第十一節 從批判哲學走向文化哲學——論李凱爾特對康德的超越
第十二節 康德與福柯:啟蒙與現代性之爭
第十三節 歐洲世界主義傳統、康德世界公民理論與全球化——關於當代全球化理論的一種歷史描述與釋析
第三章 現代性的美學話語
第一節 德國古典美學現代性的基本維度
第二節 和解:德國古典哲學的美學現代性訴求
第三節 論康德對美與美感關系的批判性闡釋——兼及其對20世紀西方美學的影響
第四節 美的本質:從美的本源轉向藝術
第五節 藝術: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本源——論康德對藝術家與藝術作品關系的解構
第六節 康德:審美與教育的相遇
第七節 從文藝學、美學到文藝美學建構——論康德對近現代文藝美學的理論貢獻
第八節 康德的文化立場與審美維度
第九節 交往行為理論視域中的康德審美理論
第十節 康德的審美現代性設計及對后現代美學的啟示
第十一節 席勒美學:一種重建的政治哲學現代性話語
第十二節 費希特美學的現代性理解
第十三節 謝林美學的現代性轉向與反思
第十四節 人學語境中康德與馬克思的審美文化選擇
第十五節 審美現代性批判視域中的馬克思美學思想解析
第十六節 馬克思文藝思想的人類學斷想
第四章 現代性思想的啟示
第一節 康德對20世紀中國當代美學的主要影響
第二節 康德對20世紀西方美學的主要影響
第三節 康德對21世紀人類基本精神價值的啟示
第四節 20世紀西方現代性美學對康德美學的三種典型回應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