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藏書家或愛書人常有把自己的書重新包裝以利保護的習慣,也有在書上寫寫畫畫的傳統,孫犁也不例外。但他把書皮上的文字發展成為一種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自由隨意、精短雋永的文體,是別開生面的獨創。
文革后期,孫犁雖然從「牛棚」、「干校」解放出來了,但仍然不能正常地發表文章,便利用廢紙來包裝發還的舊書,同時在「書衣」上寫點文字。后來這些文字整理發表,成為新時期一種獨特的文體,被評論家稱為「是孫犁在荊天棘地中為自己開辟的一條可致幽遠、休養生息的小徑,也是為自己打造的一頁葉頂風破浪的扁舟,還是他在濁世中獨創的飽蘊文化意味的工作平台」。
1998年,由劉宗武編匯的《書衣文錄》在山東畫報社出版,並加了少量注釋,受到廣大讀者與孫犁研究學者的歡迎和喜愛。
此為增訂版。
孫犁(1913—2002),河北省安平縣人,原名孫樹勛,筆名孫芸夫、林冬蘋、縱耕等,書齋名芸齋、耕堂亦作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