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糾紛解決:理論視角與社會背景」共四節。第一節開篇回顧了中國法律社會學30多年的研究歷程,探索了可能的發展方向,這是對民間糾紛解決研究大背景的介紹。
第二節則從糾紛的定義、糾紛的過程、糾紛的解決和話語及意義幾個關鍵主題方面,回顧了當代法律人類學糾紛研究的成果,從而澄清了民間糾紛解決研究的一大理論淵源。
第三節試圖從法社會學角度梳理和理解法律移植與本土文化的關系,探討了我們在實踐中究竟應該如何處理法律的現代性與地方性的種種矛盾和)中突的問題,這與中國民間糾紛解決需要處理的核心問題——法治文化與本土文化的關系問題——一脈相承。
第四節針對國內學者先后將中國鄉村社會法律實踐表述為「送法下鄉」、「迎法下鄉」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鄉土社會的法律實踐是一個法律逐漸祛魅化的過程,即從基層司法建設中的魅化法律到農民法律參與下的法律脫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