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普通大學里走出不普通的人生?怎樣在平凡的舞台上演繹出不平凡的人生?你會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孩子讀大學時,父母不能做旁觀者,而要做不在身邊的精神參與者。
這本《家書里的大學(一位保送北大讀研生的成長歷程)》會成為大學生的一個知己,一個朋友,一個求學路上的心靈伙伴。
王寶玉,遼寧大連人。
目錄
家教不因上大學而中斷
大學生的家庭教育還要跟上
前言
第一部分 (大學一年級)拒絕懵懂,確定目標最重要
第二部分 (大學二年級)拒絕沉淪,用意志戰勝欲望
第三部分 (大學三年級)拒絕彷徨,朝著目標奮進
第四部分 (大學四年級)拒絕空虛,讓生命充實、忙碌
後記
大學生的家庭教育還要跟上
前言
第一部分 (大學一年級)拒絕懵懂,確定目標最重要
第二部分 (大學二年級)拒絕沉淪,用意志戰勝欲望
第三部分 (大學三年級)拒絕彷徨,朝著目標奮進
第四部分 (大學四年級)拒絕空虛,讓生命充實、忙碌
後記
序
我沒見過王寶玉,但多年前就看過他寫的家信。那是我的一位筆友、他的母親王毅在網上轉給我看的。還記得我回復中有過“這孩子有哲學家潛質”的贊譽之詞,但絕非客套。這樣的網上來往是我和王毅始于2002年一次筆會上,關于家庭教育問題交流的繼續。那次筆會是一家雜志社在山東曲阜召開的,萬世師表的故里,與會者都受過大學師範教育,都有正在求學的孩子,使我們在會議的文學正題外有了聊不完的家教方面的話題。得知王毅在大陸和台灣出版了,16年來記錄兒子的隨筆集,當時有個感覺,“文革”後的一代知識分子,確實有了既傳統又現代的教育理念。
那本名為《好媽媽,壞媽媽》的集子至今仍在我的書櫃里。當我讀到這本書信集後,深感這是兒子開唱主角的精彩續集。或許出自我當教師的職業本能吧,認為自己有義務把他們母子在兒子大學4年里的家信交流,介紹到大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們那里去。
那本名為《好媽媽,壞媽媽》的集子至今仍在我的書櫃里。當我讀到這本書信集後,深感這是兒子開唱主角的精彩續集。或許出自我當教師的職業本能吧,認為自己有義務把他們母子在兒子大學4年里的家信交流,介紹到大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們那里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