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及其詩歌研究》由常森所著,是“文學史研究叢書”的其中一本。屈原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非凡貢獻是極其突出的。首先,屈原是第一個把藝術力量與人格力量全面而充分地融合起來的詩人,這一特點幾乎體現在他的每一部詩篇之中。可以說,屈原的愛國主義熱情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他那反復表述的如何使國家富強的政治主張也是一種進步思想。
常森,山東新泰人,文學博士。1999年于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留中文系執教,2001年任副教授;曾赴韓國外國語大學、東京大學講學。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中國屈原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詩經學、楚辭學、先秦諸子、簡帛文獻與學術史、文學歷史與文學史書寫等等,已出版《二十世紀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先秦文學專題講義》(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先秦諸子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等論著多種,發表《上博戰國楚竹書(詩論)的(詩經>學史價值》(《中國詩歌研究》第3輯,中華書局2005年)、《(兩都賦)新論》(《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離騷)三論》(《國學研究》第2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簡帛(五行)篇與(尚書)之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古籍研究中心主編《先秦兩漢古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中國寓言研究反思及傳統寓言視野》(《文學遺產》2011年第1期)等論文多篇。
目錄
引言︰屈原作品總說及本書撰著宗旨
第一章 超越和承繼︰屈原詩歌與原始傳統
第一節 楚文化及楚辭中的原始神話傳統
第二節 由追問更認清虛無
第三節 由看透而識拔形式
第四節 屈原所揚棄之原始神話不限于楚
第二章 屈原詩歌的藝術符號
第一節 《離騷》“佔卜”模式
第二節 屈作“男女關系”模式
一、“求女”
二、對“媒理”的焦慮絕望以及“媒理”的缺席
三、“求女”與“求男”的混雜和同義轉換
第三節 《離騷》“香草”模式
余 論
第三章 “寄情寓言”以及屈原的“形式主義”
第一節 中國寓言研究︰在想象和歷史之間
一、中國“寓言”之名實
二、中國寓言傳統的斷裂
第二節 屈子的“寄情寓言”
一、屈子寓言的特質
二、屈子寓言的誤讀及其解讀方法
三、屈子寓言之能指的獨立性
第三節 屈子詩歌中的比
一、何謂比
二、《離騷》之比
三、《招魂》及《九歌》之比
余論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超越和承繼︰屈原詩歌與原始傳統
第一節 楚文化及楚辭中的原始神話傳統
第二節 由追問更認清虛無
第三節 由看透而識拔形式
第四節 屈原所揚棄之原始神話不限于楚
第二章 屈原詩歌的藝術符號
第一節 《離騷》“佔卜”模式
第二節 屈作“男女關系”模式
一、“求女”
二、對“媒理”的焦慮絕望以及“媒理”的缺席
三、“求女”與“求男”的混雜和同義轉換
第三節 《離騷》“香草”模式
余 論
第三章 “寄情寓言”以及屈原的“形式主義”
第一節 中國寓言研究︰在想象和歷史之間
一、中國“寓言”之名實
二、中國寓言傳統的斷裂
第二節 屈子的“寄情寓言”
一、屈子寓言的特質
二、屈子寓言的誤讀及其解讀方法
三、屈子寓言之能指的獨立性
第三節 屈子詩歌中的比
一、何謂比
二、《離騷》之比
三、《招魂》及《九歌》之比
余論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