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秩序︰觀念、制度與戰略

東亞秩序︰觀念、制度與戰略
定價:354
NT $ 308
 

內容簡介

★汪暉 亞洲想象的政治
趙汀陽 從世界問題開始的天下政治
萬明 重新思考朝貢體系
周方銀 朝貢體制的均衡分析
高程 區域合作模式形成的歷史根源和政治邏輯

如何理解“東亞”和“東亞秩序”的概念?歷史上的東亞秩序呈現何種形態?東亞秩序的產生、演變具有哪些特點?我們應如何理解中外學界對東亞秩序的各種學術解讀?中國從東亞秩序的構建過程中可以獲取哪些經驗?

本書的作者們圍繞上述問題展開了熱烈、深入的討論。關于東亞秩序的現實及未來發展方向,學者們的討論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比較政治論述未來東亞的可能合作模式,二是中國在東亞秩序構建中的作用及所應采取的戰略,三是針對東亞目前面臨的若干熱點問題的分析。

作為迅速崛起的國家,中國成為世界性大國的基礎在東亞。在此過程中,明確顯示自身偏好並提出為世界所接受的理念對于中國來講至關重要。本書主題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未來的周邊戰略訴求,同時也會對當前國際關系的研究和未來國際關系學科的發展產生良性刺激。


周方銀,法學博士,責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國周邊戰略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理事,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編輯、《國際政治科學》編輯。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對外戰略、東亞秩序與東亞合作、古代東亞國際關系。

著有《國際問題數量化分析》、《東亞安全合作》(第二編者)、《中外關系鑒覽19502~2005——中國與大國關系宣衡量》(第二作者)等,在《中國社會科學》、《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政治科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部分論文被翻譯成英文全文轉載。

高程︰經濟學博士,責任中國社會科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當代亞太》編輯部主任,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東亞秩序與地區合作、大國對外戰略、國際政治經濟學。

著有《美洲金銀和西方世界的興起》(第二作者),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美國研究》、《國際經濟評論》、《經濟學》(季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目錄

序言 李向陽
亞洲想象的政治 汪暉
從世界問題開始的天下政治 趙汀陽
解構朝貢體系 張鋒
重新思考朝貢體系 萬明
朝貢體制的均衡分析 周方銀
區域合作模式形成的歷史根源和政治邏輯——以歐洲和美洲為分析樣本 高程
中國崛起與東亞地區秩序演變 孫學峰 黃宇興
安全預期、經濟收益與東亞安全秩序 劉豐
中國與國際秩序的再思考︰一種政治社會學的視角 蒲曉宇
 

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東亞秩序的模式選擇以及中國在未來東亞秩序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可能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有效的東亞秩序能否建立、如何建立以及怎樣持續,既受現實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的約束,同時深受歷史及其觀念因素的影響。在一種國際秩序和地區秩序的形成、維持和演化的背後,既有實力結構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特定觀念的支持。而地區秩序的原則和內容,最後也必然要落實和反映到相關國家的制度安排與戰略選擇與政策行為中。從這種意義上說,在對東亞秩序的分析中,觀念、制度與戰略是三個既不相同又不可分離的重要層面。如果能把這三個層面的分析有效地結合,我們可以更為深入、可靠地認識和把握東亞秩序的實質。

與東亞秩序問題的重要性及對這方面研究迅速增長的需求相比,一個重要的反差在于,對東亞秩序的基礎性理論探討還十分不足。為了推動關于東亞秩序問題的研究,2010年11月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舉辦了“東亞秩序︰觀念、制度與政策”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不同研究單位、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圍繞歷史上東亞秩序的理念與實踐、東亞秩序的現狀、未來可能模式及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而熱烈的探討。

會議討論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對學界和政界普遍接受並使用的“亞洲”概念,從其起源和演變過程進行重新梳理,“亞洲”是一個在何種語境下產生的概念,它承載著什麼樣的政治內涵,它怎樣在“現代性”的背景下進行轉換?“天下體系”如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走向現實,其制度設計暗含著哪些高明的政治道理,並對今天思考世界政治和世界秩序有什麼啟發?朝貢體系作為西方學者認識古代東亞國際政治的經典範式,是否符合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實際,它還存在什麼樣的理論缺失?如何擺脫從外部看中國的觀念形態,從中國本土觀點出發來考察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朝貢體制作為一種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戰略互動與政策組合,其博弈均衡是什麼,內在穩定性如何;歐洲和美國的兩種不同區域合作模式形成的歷史路徑和其背後的政治邏輯有什麼異同,這種差異建立在什麼現實基礎上,並對東亞地區的合作模式有什麼啟發?如何界定東亞地區秩序,決定東亞地區秩序未來發展走向的核心因素是什麼?東亞安全秩序中起作用的是什麼樣的動力和內在機制,如何實現東亞安全秩序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如何在現有的國際秩序下生存和發展,並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國際秩序,等等。

在會議前,與會學者都做了精心準備。會議後,與會學者又花了很大精力對自己的觀點、論述做了進一步的修改、充實和完善。這里收集的九篇論文,大部分來自這次會議。這些論文雖然各有側重,探討的主題不盡相同,但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分析和探討“東亞秩序”以及“中國與東亞秩序的關系”問題的頗為完整的理論和知識基礎。尤為可貴的是,雖然這些論文涉及的問題都比較宏大,但每位作者都能把自身的研究與實際的歷史經驗或當前的國際政治現實緊密結合,使相關研究落到實處,沒有流于空泛,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據,並言之可信。這里的研究成果代表了這些學者對相關問題多年思考和研究的結晶,可以為人們進一步研究東亞秩序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出發點和參照點,對于人們思考中國崛起的世界反應及其對東亞地區的影響也有裨益。

東亞歷史經驗在相當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經驗,是值得我們特別珍惜的寶貴思想財富。對這些歷史經驗加以深入挖掘,在此基礎上進行透徹的理論分析,提煉出若干規律性的認識,並最終發展成為具有普遍解釋力的一般性理論(甚至理論體系),是中國學者應盡的學術義務。

現代國際關系理論在相當程度上是立足于西方,特別是歐洲的歷史經驗發展起來的。但歐洲的經驗是否是最具有典型性的國際關系經驗,它能否涵蓋世界其他地區的歷史經驗和國際關系現實?從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出發,在東亞地區的歷史中尋找與之相吻合的歷史實踐,從而證明這些理論的正確性,這種以東方的經驗為西方的理論做注的方法是否可取?這些都是有志于從事理論探索和理論創新的中國學者需要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前些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界大力加強了對中國古代國際關系思想,特別是對先秦思想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之相比,對于中國和東亞地區國際關系歷史經驗的研究頗有不足。造成這種局面的部分原因在于,古代東亞國際關系的研究令人難以人手。特別是在前人的積累還不夠深入和系統的情況下,後來者要進入這一研究領域頗為不易,很難在其中找到有價值的方向,從而容易迷失其中。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前人對東亞歷史經驗的研究中存在不足,他們對東亞歷史經驗的挖掘和理論分析還遠遠談不上充分,這意味著在該研究領域,後來者可能做出更多具有價值的成果。深刻並具有普遍價值的理論更可能從深厚的歷史經驗中產生,打開“東亞歷史經驗”的黑箱,也許能給學界帶來驚喜。

一個學科的長期發展,一方面需要有前人打下的深厚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底蘊,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尋找新的知識增長點,開闢新的努力方向。本書中的研究,一方面是一種打基礎的努力,同時也是對新的知識增長點的探索。我們希望它確實指出了一個有價值的、值得學界為之努力的研究方向,希望它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使更多學者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對“東亞秩序”問題的研究中,並做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成果,從而推動中國國際關系學科的發展,同時也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為地區的繁榮與進步、為更好地發揮中國在世界中的作用貢獻一份力量。

李向陽
2011年11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8